首页  »  健康  »  健康资讯

糖尿病未必就是“三多一少” 糖尿病治疗误区一箩筐

糖尿病未必就是“三多一少” 糖尿病治疗误区一箩筐

2014-11-18 10:06:00

来源:南方日报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饮食与糖尿病”。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逼近1亿,对于糖尿病,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相关的预防和治疗知识,也略懂一二。而民间也流传着关于糖尿病的种种传说,比如说要多吃粗粮、不吃主食可控制血糖等。

        专家指出,很多糖尿病患者久病成医,自认为是“糖尿病专家”,并按照自己的那一套进行治疗,殊不知,其中的误区一箩筐。专家同时提醒,糖尿病为慢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可防可控,患者需正确认识该疾病,切勿寻求所谓的“偏方”希望“治愈”糖尿病。

        糖尿病未必就是“三多一少”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本市两万余居民的调查显示,15岁以上居民糖尿病的患病率为5.7%,然而,糖尿病患者中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的仅为53.1%。

       “不少人认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才是糖尿病的表现,并以此来判断自己是否得了糖尿病,其实不然。”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延兵教授表示,以“三多一少”症状判断有无糖尿病是对糖尿病认识的一个典型误区。

        事实上,90%的糖尿病患者早期缺少这些症状,而仅表现出疲劳、乏力,或出现视物模糊、伤口久治不愈等非典型症状。因为糖尿病发病初期不会出现明显的身体异常,而当出现“三多一少”症状的时候,其病情已相当严重。因此,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每年至少应去正规医院进行一次血糖检测,这是目前判定糖尿病最准确的途径。

        据李延兵介绍,对于占糖尿病90%以上的2型糖尿病病人来说,如果不是日尿糖量超过20克的话,一般不会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因为对于2型糖尿病来说,其病理变化为胰岛素抵抗伴有胰岛素相对不足,而非胰岛素绝对缺乏,病人体型多肥胖,可长期无任何明显不适或仅感轻度乏力等。

        无典型症状或无任何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大多在常规体检或因偶然检查血糖时得到诊断。所以,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高,就需要坚持治疗,定期到医院检查,当出现“三多一少”症状时很可能已经是晚期了。李延兵表示,最担忧的是很多患者忽视监测,难以判断病情进展程度,不知不觉地发生慢性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

        为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薛耀明教授指出,对于高危人群,例如年龄大于40岁,有糖调节受损,超重或肥胖者,一级家属中有糖尿病家族史或史、静坐生活方式等人群定期进行糖尿病筛查,及早发现糖尿病,及早干预,特别强调该类人群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同时为了减少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需重视疾病早期诊断和正规治疗。

        一味吃粗粮可导致营养不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以静坐为主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得人们长期处于应激环境,肥胖和超重的比例增加,导致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不断提高。

        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严励教授指出,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7%,成人糖尿病患者总数达9240万,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此外,还有1.48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比例达15.5%。

       “我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面对这一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感到疑惑的问题,严励解释道,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方案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她建议患者少摄入单糖,用复合糖替代。“面和米类的淀粉是复合型碳水化合物,比起简单的糖,消化吸收的过程更长,不至于导致血糖陡然升高,并可以保持饱腹的感觉。”

        严励表示,大众需要加强对糖尿病的关注,提倡健康的饮食模式,控制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合理分配三大营养素的比例,饮食需定时定量,同时,健康饮食还需要强调早餐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健康饮食方式从早餐开始。

        据了解,有些患者盲目强调吃粗粮和糖尿病食品。对此,专家指出,细粮和粗粮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并没有明显区别,只是由于粗粮含植物纤维丰富,可抑制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糖尿病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与普通食品也没有什么不同,经过人体内吸收和转化同样可以变成糖分。

       有些人认为,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是以控制主食摄入量来达到控制血糖升高的目的。专家指出,这种想法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葡萄糖是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若不吃主食或进食过少,葡萄糖来源缺乏,身体必然要动用脂肪,由于脂肪酸产生过多,常伴有酮体生成,经肾脏排泄可出现酮尿。因此,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糖尿病病人,每日主食不能少于150克。此外,不吃主食也可以出现高血糖,病人可出现形体消瘦,抵抗力减弱,很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糖尿病能控制但不能根治

        李延兵表示,糖尿病为慢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可防可控,患者需正确认识该疾病,切勿寻求所谓的“偏方”希望“治愈”糖尿病,应该接受正规的治疗,通过良好的血糖控制可减少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到目前为止,糖尿病还没有根治的方法,也没有找到断根的药物,如果广告里有这种药物的存在,那都是假的。”广东省人民医院营养科教授余薇提醒道,患者不要盲目相信夸大的宣传,一定要相信科学,配合好专业医师的建议,进行综合治疗。

        余薇同时指出,有些固执的病人坚持拒绝使用胰岛素,只用中药,这是不可取的。事实上,中药对于治疗糖尿病是没有效果的,只能起到改善症状的作用。严励指出,事实上,很多宣称是纯中药制剂的糖尿病药物,很多人用了觉得效果不错,其实里面添加了西药成分,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有安全隐患。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五个方面:医学营养治疗、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自我监测和健康教育。”严励认为,在这五驾马车中,糖尿病教育应该放在首位。糖尿病教育分为公众教育、病人家属教育和医务人员教育,而公众教育最为薄弱,患者教育则是糖尿病防治目前急需解决的课题。对此,李延兵也特别强调,要全面有效的控制糖尿病并非单纯用药可以达到,其预防治疗有赖于患者的自身管理和控制。

         南方日报记者 赵兵辉

  • 相关阅读
  • 专家:不规范注射导致胰岛素治疗效果不佳

    陈阿姨今年63岁,患有2型糖尿病多年,采用胰岛素治疗也有3年多的时间,血糖控制一直做得不错。对于针头的使用,翁建平教授还指出:“使用较短的针头能降低肌肉注射风险,也能更好帮助患者轮换注射部位,预防脂肪增生。...

    时间:11-18
  • 专家:健康生活可逆转糖尿病前期人群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1.14亿,约占全球糖尿病人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Ⅱ型糖尿病患者占93%—95%。▲其它内分泌疾病 清远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对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痛风、骨质疏松症、肥胖症、垂体-肾上腺疾病、垂体-性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时间:11-18
  • 血糖未控制好暂勿吃水果 糖尿病高危人群饮食须知

    刚刚过去的11月14日是世界预防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饮食与糖尿病”。6.千万不要限制喝水,否则引起血液浓缩、血栓形成、水盐代谢紊乱、代谢产物排泄障碍等多种不良后果,要做到“渴了就喝”。...

    时间:11-18
  • 专家提醒孕妇幼儿使用抗菌药物要小心

    专家还提示,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类药物也有一定肾、耳毒性,婴幼儿患者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选用。C类:动物研究显示毒性,人体研究资料不充分,但用药时可能患者的受益大于危险性;...

    时间:11-18
  • “暖气病”中感冒居首 补水还需补电解质

    因此要想预防“暖气病”,除了给外部环境加湿外,更重要的是给身体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增强身体免疫力。...

    时间:11-18
  • 揭穿电视养生节目3大乱象 有明星站台为忽悠助力

    张晔介绍,养生栏目中,推荐一些药品或保健品多以软性形式,推荐产品也在所谓的传授保健知识掩护下,极具隐蔽性。...

    时间:11-18
  • 痛风早中期患者既可治标又可治本

    ”  邴飞虹说,类似张先生这样的患者很多,他们生理功能活跃,体内尿酸分解酶也足够多,但仍“挡”不住天天山珍海味,日日举杯畅饮。邴飞虹提醒,痛风一定要坚持正规治疗,一般早中期无并发症的痛风患者,坚持半年以上治疗多数患者可康复,晚期患者经过治疗也可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痛苦。...

    时间:11-18
  • 调查显示我国儿童不合理用药高达32%

    孩子生病后,家长急于用药治疗,但有时候却适得其反。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医师邱玉芳表示,家长对儿童用药不够重视、太依赖自己的经验。...

    时间:11-18
  • 奶油蛋糕当夜宵 爱跑步也会发脑梗

    秋冬季节是脑梗高发期,尤其是近日气温下降明显,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就诊人数开始激增,一个专家仅半天时间就看了将近30个病人。...

    时间:11-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