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仍“心系高考”学生“感到茫然”
我省高中课改教学方式出现“瓶颈”
按照省教育厅统一部署,我省从2009年开始实行高中新课程改革。转眼间,第一届“新课改”学生今年秋季就要步入高三,接受高考的检阅。近日,“高中课改重大研究项目样本校经验交流会”在湖北大学附中举行。多位样板校校长表示,目前高中课堂教学方式存在困惑和困难。就此,记者采访了湖大附中校长李玉新。
高中课改难点在课堂
李玉新说,由于本次课改在多个领域、多个层面涉及到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目前不少问题和困惑开始出现在师生面前。如新的学校评价机制尚未构建成形,全省统一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因故推迟,新的高考方案迟迟未能出台。
从学校层面说,课堂教学和质量管理是推进课改的难点所在。李玉新说,实践表明,高中课程改革的难点在课堂,不突破课堂教学这一瓶颈,不从根本上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本次课改很难取得成功。
师生存在5大困惑
李玉新说,经过调研,部分学校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对新课改存在6大困惑。
第一,老师们普遍反映课时不够。9个周之后实行学段考试,语数外各36节课,感到吃紧;理化生教师对每周两节课的课时安排怨声载道。理化生实验大量增加,实验所需资源要加大配置,增加研究性教学内容和选秀模块,师生大多感到应接不暇。
第二,如何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使用好新教材?新教材中教学内容多,广度上远远多于旧教材,各种版本教材内容不一,受惯了使用旧教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老师们无所适从。
第三,专家的报告让人兴奋,观摩课精彩纷呈,但表面上的热闹背后,学生的收获有多少?新课改到底新在何方?
第四,不少学生对选修课感到茫然,不少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三年拿到144个学分缺乏自信,不少学生感到一学期内开设的科目太多,顾不过来。
第五,不少教师仍然“身处课改,心系高考”,总是担心教学密度不够强,教学进度不够快,教学难度不够高。加上新课程高考方案“千呼万唤不出来”,老师们普遍担心教学与高考脱节。(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