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历史篇章
发生在93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就是这场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内容,以一批先进青年和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的伟大运动,振奋了中华儿女的精神,奏响了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序曲。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在五四运动中和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了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五四运动以来,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和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不屈不挠地奋斗和求索,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征程中,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出中国青年运动的壮丽篇章。五四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激励全体中国人民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青年,是五四精神的继承者,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着一代代中国青年的追求和理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当代青年对五四精神的最好弘扬,就是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的要求,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为建设伟大的祖国奉献青春年华,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业绩。在这方面,刚刚获评“海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的鹦歌岭优秀大学生群体,为当代青年树立了好榜样。他们的精神,被称为“鹦歌岭精神”。
鹦歌岭的27名大学生,怀揣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绿化祖国、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从全国各地汇集海南大山,自觉将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建设事业结合起来,将建功立业与服务基层群众结合起来,以强烈的爱国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扎根基层,艰苦创业,用知识保护森林,用奉献回馈社会,在鹦歌岭谱写出壮丽的青春篇章,用实际行动对新时期的“五四”精神作出了生动的诠释,为当代青年如何选择有意义的人生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用理想和信念选择有价值的人生
理想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奋力前行的向导和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精神不垮,旗帜不倒,以惊人的毅力和执着的追求去创造出人间奇迹。近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前赴后继、战胜千难万险,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就是因为有包括青年在内的先进的中华儿女有着追逐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邓小平同志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经受住各种风险的严峻考验,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开创出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辉煌业绩,书写出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就是因为他们坚守着“五四”追求的理想和目标,继承和发展“五四”的爱国精神,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和催人奋进的精神动力。一个人有了理想信念,做事就有动力,前进就有方向。“有志者,事竟成”。古往今来,凡是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无不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而且大多立志于年轻之时,追求于一生之中。如马克思终生以“为人类工作”为理想,毛泽东青年时期就立下了救国救民、改造旧世界的宏伟志向,周恩来中学时就提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钱学森、李四光在青年时期就立志用聪明才智报效祖国,等等。这些事例说明,凡想成就一番事业者,必须志存高远,有着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