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国牛津大学毕业的Neil
在刚刚结束的高考中,广东省佛山市石门中学的一名英国班主任Neil带领全班45名同学全部都超过了一本重点线,获称中国“最牛班主任”。
教学十年第一次带奥赛班 全班过一本成绩刷新校史记录
这是Neil到佛山石门中学10年来带的第一届奥赛班,全班45名同学都超过了一本重点线。其中,广东省文科总分前100名中,他们班有6个,一名同学总成绩排佛山市第二名,全班英语单科成绩超过140分的12人,高考英语口语考试中15名同学拿到了满分。
Neil说,带奥赛班是他很多年前就在心里为自己设定的奋斗目标,而这一次的成绩即便在学校80年的历史中也算得上耀眼。
牛津毕业游中国 最初教口语
2000年,Neil考入牛津大学,2003年面临毕业的时候,按照惯例,在工作之前,应该有一年的游历经历。当时,一张到中国的海报吸引了他,于是,2003年3月左右,毫无中文基础的Neil就确定了他的中国之行。8月下旬,几经路途的辗转,他来到了佛山石门中学,担任英语口语课的外教。
而最终留在中国教书的决定是在2005年,当时,他觉得仅仅做每个星期每个班一节课的口语老师太没意义了,他提出要做英语的科任老师。“当时我就知道我会长期留在这里,因为学校同意我做科任老师,成为奥赛班的班主任也是我当时就定下的一个目标。”Neil心中有着明确的目标。
高考前在楼梯弹吉他唱歌 为学生煮粥调节紧张情绪
高考一周前的一天,大课间,Neil拿着把吉他坐在楼梯那里唱起来,对于他来说,这倒不是一个反常的举动,他经常会在课间到自己的班级门口弹着吉他唱歌。这次,两层楼的学生都过来围观,更好玩的是有班里的同学还在他旁边放了一把打开的雨伞和一个杯子装钱,喜欢凑热闹的同学就往里扔零钱。而Neil自己也觉得很有趣。其实,Neil的这些举动并不是完全的随性而为,这是他所采取的一种调节同学情绪的手段。他说:“看到班里太压抑了,你要直接去说的话,效果就不会很好。”
Neil这种“心灵鸡汤”的小手段同学们随便就能想起很多,学生郑嘉欣说Neil做的皮蛋瘦肉粥味道纯正,高考前两天最后一餐是用洋葱、番茄、鸡肉炖的西式浓汤,同学也都很喜欢。一向自己家都不开火的Neil为了给学生们煮东西,专门购买了一口大锅,很多老师也都品尝过他的手艺。班长郑嘉慧回忆说:“平时考试的时候,他会买很多咖啡、巧克力,他还自己做菜、炖汤、煲粥给我们,有时候还会买许多水果,这些‘心灵鸡汤’让大家都很感动。”
把西方的教育理念融合到中国的教育体制上
“在英国,你即便混到十三四岁,也不会有人把你分成上中下的层次,分到某个地方。” 受自己成长经历的影响,进入中国教育体制的Neil明显有很多不理解。他分不清班委会和团支部到底各自要负责什么;他不理解有些明显说不过去的制度为什么还必须要学生去做;他认为相比于高分,人格培养应该更重要;他认为文科生学数学的必要性并不大……这些都困扰着Neil,但他并没有选择对抗,他清楚自己的力量能改变什么和不能改变什么。
他利用两个星期的班会课,让学生去电脑室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回来之后大家发言讨论,中国的教育更重视高分,但他觉得选择一个好的适合自己的职业也许更重要。他虽然对高考制度有自己的思考,但他还是会带着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高考的战役中,他甚至会为他这文科班的同学们学习数学主动让出自己的时间。“这就是他最可爱的地方。”很多同学这样说道。
教师不能只在乎分数,更要关注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不管怎样,我觉得教师不能只在乎分数,更要关注学生对人生的思考。”Neil反复强调着他的这一观点,他说自己并不擅长在班会上大段地宣讲,他会通过与每个学生谈心去帮助学生纠正一些错误的态度,更多的时候,他会借助课堂上随机的阅读材料去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在学生们口中,他从不给他们施加压力,譬如有人睡着了,他会说,哦,那样太累了。
学生们觉得,他能理解他们,尊重并能懂得他们的情绪。同时,他们也在这些行为中,学会了自尊、理解和宽容。很多学生说:“他的身体力行是对我们最好的教育。他整个是一个很踏实的理想主义者,我们一般对理想主义定义都觉得很空,空想、空口号,而他践行到了一点一滴,他就想为教育事业做点什么,为社会做点什么,他没有去喊口号,他讲,‘我现在教你们一个人,你再去教另一个人’。这样传递下去,他的理想就会更加光大。”(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