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党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而现实中许多教育者却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智育而轻其他,在农村学校,经常出现任体育课的老师本身就不擅长体育或者体育专业老师被“委以重任”改教“重要学科”,使学校体育教学不能正常开展。而这样的局面继续发展,导致老师对体育教学失去了研究、学生对体育活动失去了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运动兴趣,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活动形式要丰富
过去学校场地设施简陋,体育活动形式单一,我们常说的“一个哨子一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几十个学生追着一个篮球比赛跑,势必有学生对这样的活动没有兴趣,从而一提到体育课就头疼,想方设法逃避体育课。而现在学校的体育活动设施器材都比较丰富,因此活动形式也要跟得上,针对不同的设施器材开展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每个学生总会有自己所喜欢的活动形式。
二、通过师爱来推动
教师对学生的爱,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要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来表达对他们细微、真诚、直接的爱。要认真讲解、反复示范,如果发现学生有畏惧情绪,就要对其用语言鼓励,并在旁边保护他们,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安全感,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使他们掌握技巧,也能适时地培养他们对体育的浓厚兴趣。当然也要注意不可把体育教学变成“体罚式”教学,使学生产生畏惧感,厌恶老师从而导致学生不愿上体育课。
三、增强活动趣味性
游戏是体育活动的手段之一,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把游戏与体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体育游戏,就会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和活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四、教学水平素质要过硬
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才能得心应手,才能赢得学生们的信任和欢迎;体育教师必须有较强的示范能力,在活动开展之前要给学生以示范,使学生很直观地掌握基本要领;体育教师还要有创新能力,结合教学场地、器材和学生特点,有效加以开发,灵活运用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快乐,这样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
因此,体育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奉献出自己应有的劳动。(洛南县景村中学 李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