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是本市高考成绩放榜日。亲身经历过的人都了解,这注定是一个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夜晚。也是从这个夜晚开始,很多孩子开始体会什么是生活、什么是选择,未来的面目渐渐清晰。而对于一些中考毕业生而言,这个假期恐怕还是要在“学海”中度过。有记者走访沪上多家培训机构时发现,针对高考新政公布前的“中空期”,不少为“初高中衔接”而设的暑期辅导班报名十分火爆。
对的,你没有听错,不是“幼小衔接”,是“初高中衔接”!“初高中衔接”当然不是“幼小衔接”的升级版,但它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如今一些家庭里业已存在的担忧情绪:高考的风向要变了,这根指挥棒会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呢?不管那么多了,先让他准备起来吧!毕竟还有三年高中等着我们呢,不能松懈下来!可怜天下父母心。可叹市场又如此机敏,马上开发出各种培训班,迎合了因上述心理滋长出的各种新需求。
怎么看这种“初高中衔接”?真的有必要吗?生活从来比多选题要复杂。没有严密的科学仪器可以告诉我们,外出放松游玩和上“初高中衔接班”相比,谁更有价值,谁更值得去做。从根本上说,这得看你的教育理念了。比如,对于一个即将上高中的孩子(我们这里暂且还称他们是孩子),我们是更倾向于给予他打理自己学业和闲暇生活的自由,让他能够顺利在18岁成人之前做好准备;还是,更乐意做他的CEO(家庭首脑),用我们自以为比较高明的管教手段,来帮他做各种选择;抑或是,我们自己其实也不清楚,就先放任自流吧。就目前的现实国情来看,中国家长还是望子成龙、责任心强的多,做孩子的CEO的为多。更多时候,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哪怕砸锅卖铁,我们宁愿孩子先辛苦一点,也最好不要浪费哪怕是暑假中的一丁点难得的休息时间。
也许是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太快,作为充满了变化和机遇的时代中人,我们总是怕自己一不小心错过了什么。这一点在教育孩子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今年上海中考英语作文题是“明年此时”。而生活中的我们,尤其是家长,在面对孩子教育这件事上,尤其担心:生怕一不小心,让“明年此时”成为了“此去经年”后的追悔莫及。在高考即将发生变化的节骨眼上,“只争朝夕”是必须的节奏,我们怎么会允许因为自己的决策失误,耽误了孩子的大好前程呢?!家长用心良苦。唯愿我们的教育政策设计者们多一点用心,再多一点用心。因为你们对于政策的任何一项设计、改动,都将给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带来切实的考验。
无论是“毕业季”,还是随之而来的寒暑假,其实都是特别好的重新思考教育坐标的重要时刻。对于学校,是老师们辛苦了一整年、迎接再奋斗前的休养生息;对于家长,是更细致全面了解孩子、帮助孩子、评估孩子身心特点和成长需要,基于阶段性判断调整步伐、做出更长远规划的重要时刻;对于所有参与公共教育事业规划与治理的专家、学者、政策制定者、评估者、执行者而言,更是一个沉下心来明晰教育目标的时刻。因为你们的智慧和决策将决定,我们的孩子将拥有怎样的教育、怎样的成长微观环境、怎样的学业规划。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这背后蕴含的人才观是鲜明而立意长远的。那就是,我们当下所需的教育事业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有此目标作为坐标,我们的教育恐怕怎么也不应该只关注“明年此时”的一时一地之功吧?在一个能真正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社会,必须有一个成才目标更多元、发展机制更健康、理念更以人为本的教育体制。唯如是,才能为所有的未来主人翁们的成长保驾护航。(柳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