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中国高考38年嬗变:从“黑色七月”到“黑色六月”

中国高考38年嬗变:从“黑色七月”到“黑色六月”

2015-06-07 10:01: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6月7日电 题:中国高考38年嬗变

  中新社记者 马海燕

  近950万考生汇聚的高考大军,让6月的7、8、9日成为中国近千万家庭最重要的日子。中国恢复高考38年来,从高考人数到考生时间、考试内容、录取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也折射出社会发展的变迁。

  考试时间:从“黑色七月”到“黑色六月”

  1977年10月,中国公布恢复高考的消息,宣布本年度高考于一个月后进行。当年的高考不是在夏天,而是在冬天,当年有来自各行各业的570多万人报名参加。

  从1978年开始,高考固定在每年7月7日举行。“黑色七月”也成为“60后”、“70后”、“80后”对高考的代称。

  考虑到7月天气太热,2003年开始,高考被移到6月举行。高考也催生出许多商机,如考点附近的宾馆推出高考房、高考营养餐等。随着高考时间的提前,聚会宴、谢师宴、旅游热持续的时间更长,也带热了暑期经济。

  2000年,北京、安徽开始试行春季高考,29所高校开始春季招生。在春暖花开的时节考试被认为有利于考生发挥,但由于众多重点院校还是在夏季高考后录取,春季高考最终式微。

  考试内容:从文理分科到文理不分科

  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最关注的还是考试内容的变化。1983年,英语被列入高考科目。1985年,理科7门、文科6门考试各减为5门。1989年,当时的国家教委决定在全国推行标准化考试。

  标准化考试推广10年后,弊端逐渐显现。文科学生不懂基本理化常识,理科学生人文素养缺乏,受到普遍诟病。1999年,广东率先进行高考“3+X”试点。“3”是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为必考,“X”则是在化学、物理、生物、政治、地理、历史等科目中选择。

  之后,各省单独命题成为潮流。但随之而来的是各地考试难易程度的差异,掩盖了学生水平的差异。近几年,各地又逐步回归全国一张试卷。今年使用全国统一命题的省份达到18个,比去年增加两个。

  去年9月,备受关注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除语文、数学、外语科目由统一高考完成,其他自选三个科目将由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完成。高考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考两次,成为最大热点,在高考是教育“指挥棒”的中国,此举影响将在两年后逐步显现。

  招生人数:从近30万到近700万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时首次招生只有27万人,1978年增至40万人。此后20多年里,高校招生人数都是缓慢增加,到1998年也只招收108万人。

  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让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当年招生人数达到160万人,此后年年猛增。2001年录取率首次突破50%,录取260万人。2009年高校招生人数首次超过600万,当年录取率超过70%。2014年全国高校招生达到698万人。

  大学生越来越多,“天之骄子”的光环逐渐消失,就业压力也随之而来。200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212万,此后年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季”。2015年将有749万大学生面临就业。

  录取方式:从分批次录取到平行志愿

  西南某高校的招生办公室副主任李老师发现近年来学校在招生方面花费的精力越来越大,但学生却越来越喜欢往“北上广”跑,现在的平行志愿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考生不落榜,却让他们这些地处偏远的一类院校录取时总是“望分兴叹”。

  2013年高校录取开始实行“平行志愿”,第一批次可填报五到六个志愿,均为并列关系的“第一志愿”,考生只要合理填报都能被第一批次院校录取,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考生利益。

  与此同时,学校招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过去等着学生上门的高校,现在要反过来求着考生。高考刚出分数,高分考生就接到各个高校打来的电话,给奖学金、承诺选专业、硕博连读等种种优惠条件不一而足,就是为了争夺优质生源。

  这种变化在自主招生中更为明显。考生为拿到名校加分春节后就要进入备考状态,严重增加了学生负担。教育部规定今年的自主招生考核推迟到全国统考结束后至成绩公布前约两周内完成。同时从今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成为又一项受欢迎的政策。

  尽管民间有许多对高考不满的声音,但绝大多数人仍认为高考是中国最公平的一项制度,仍是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通道。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稳步推进高考改革仍是一项艰巨任务。(完)

  • 相关阅读
  • 高考过后,我们从容起步

      ●江 瀚   每到高考成绩公告出来,全国数百万考生的心情顿时会陷入冰火两重天,中榜者欣喜万分,奔走相告;落榜者悔恨落寞,不敢示人。其实,无论高考的成败与否,我们都应该从容面对,因为高考只是漫漫人生路...

    时间:06-08
  • 护考“禁噪”更需“禁躁”

      ●汪代华   每年的高考都有各地“禁噪”护考的专项行动。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高考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空前紧张,大家都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家长也没有什么给高考的孩子吃什么大补的,就像平时一样...

    时间:06-08
  • 高考 心理调适很重要

      ●佚 名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与其说高考是一场考试,还不如说是一次心理历练。面对高考,应该持有一种什么心态?近日,记者采访了知名心理学家。他详细介绍了考试中学生和家长的心理调适方法,希望这些...

    时间:06-08
  • “好大学”看什么 七成受访者认为排行榜影响大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院长甘阳指出,用机械的方法永远无法精准地衡量出一所大学的好坏。要看一所大学的水平,还要看它的毕业生10年后都在做什么,在哪些领域取得成就。他建议,对于大学的评估,5年10年评一次更为可...

    时间:06-08
  • 关注大学“考研蚁族” 专家提醒不能与社会脱节

      大学校园里的“考研蚁族”:与社会脱节  几乎与社会脱节,很少与朋友交流,执着于自己的梦想  “除了每年10月上网报考,其他时间根本不会碰电脑。连手机都是不能上网的2G手机。通讯录里也只有父母和两三个...

    时间:06-08
  • 北京60余名特殊考生应考 脑瘫考生:应考不紧张

    据市教委统计,今年高考,全市共有盲人、脑瘫、视力障碍等特殊考生60余名,相关考点采取了单独设立考场、为盲人考生提供盲卷、为视力障碍考生提供大字...

    时间:06-08
  • 又到一年高考时

      6月5日,由市交通局、运管处等部门组织的2015高考“爱心送考”活动在商鞅广场正式启动。经过报名、筛选,今年参加活动的共有50辆出租车,考生凭准考证即可享受免费乘车服务。(见习记者 谢 非 摄)  ...

    时间:06-08
  • “疯狂”高考标语:进清华 与主席总理称兄道弟

    事实上,大多数中学高三年级的教室里或走廊边都悬挂着高考励志标语。”  王丽说:“在高三这栋教学楼里,远远不只贴着疯狂标语。...

    时间:06-08
  • 高考舞弊新闻层出不穷 专家:处罚过轻是主因

    2015年全国高考今天拉开大幕,942万高考考生走入考场,接受“检阅”。...

    时间:06-08
  • 中国留美学生形象逆转:刻苦精英变作弊富家子弟

    5月26日,美国留学生综合教育机构厚仁教育发布报告称,2014年大约有8000名中国留学生被美国学校开除,其中8成是因学术表现差或学术操守问题被开除。...

    时间:06-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