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远距我市几百公里外的西南边陲镇安县偏僻山沟里的柴坪镇松柏小学,曾经是村里最差的建筑,现在已成为山沟里最漂亮的院子,曾经安静的校园也变得格外热闹:崭新的三层教学楼里,书声琅琅;红绿相间的塑胶操场上,孩子们欢快地做游戏、打篮球、跳皮筋;可透视铁艺围墙下,绿化带里的花草树木正在竞相争绿……在周围村民眼中,家门口的学校变得这么好,给他们带了不少福气,再也不用在城里租房让孩子进城上学了,在外地打工的群众也纷纷将孩子转回乡下,节省不少开支。而更为重要的是,现在学生们在学校还能享受免费的营养午餐,天天都有肉,还享受着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偏僻农村小学成了孩子们最喜爱的乐园。
如今,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最美的建筑在学校,最先进的设施在学校,乡下和城里孩子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这一切,和市委、市政府大气魄大手笔建设城乡最美学校,高起点高规格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密不可分。
围绕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陕西省“双高双普”县和教育强县的“三个创建”工程,商洛确定了“全面启动、分类推进、整体提升、逐年达标”的“三创”工作思路,按照全市工作规划和创建方案,确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对照标准分解落实任务,加强过程督导,提高创建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规划引领,均衡教育全面有序推进。2012年,全市7县区全面启动了创建工作。市教育局成立专家组,巡回检查,精心指导,逐县区制定创建规划。各县区坚持从规划入手,“三个创建”一次规划,同步推进。经过4年努力,丹凤、柞水、山阳、商南、镇安等5县先后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高出全省24.7个百分点。山阳、商南、柞水、丹凤、镇安等5县创建为省级“双高双普”县,高出全省27.5个百分点。山阳、商南创建“教育强县”受到省上命名表彰,高出全省5.1个百分点。
加大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我们启动了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制定了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高中建设、学前教育二期三年行动计划。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创建资金达40多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123.1万平方米,硬化、软化体育场426个,添置电脑15600多台、多媒体设备3300多套,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特别是各县区都在城区新建了一批中小学校、幼儿园,扩大了城区教育资源,有效缓解了“大班额”问题。
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学前教育快速发展,2011至2015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71所,建成独立幼儿园409所,在园幼儿77359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6.98%。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市650所中小学、593个教学点,校际间差距不断缩小,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均分别小于0.65和0.55,中小学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均达100%。普通高中优质发展,全市建成省级示范、省级标准化高中11所。
深化改革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三个创建”让学校成为全市各地最美的建筑,而教育发展的核心是提高质量,为此,近年来,商洛不断深化改革,打破原有体制机制的桎梏,释放、增强教育活力,促进学校教育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商洛市印发《关于深化教学机制改革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意见》《关于加强分类指导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全力推动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坚持立德树人,培育中小学生核心价值观,强化诚信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建立完善教育质量监控和考核办法,总结推广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7.38%。2008-2015年连续8年全市高考文史、理工二本以上上线率居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