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发挥好高等教育龙头作用

2024-03-05 08:36: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发挥好高等教育龙头作用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每年全国两会最受瞩目的话题之一。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谭铁牛对此深有感触。他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其中,高等教育是龙头。组织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是今年教育系统的工作主线,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大历史机遇和历史责任,必须进一步增强历史主动和战略思维,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主攻方向,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根本动力,书写好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竞争。高校的人才培养,既要满足当前急需,直面大国博弈的创新人才挑战;也要着眼长远,培养未来满足强国建设的创新人才。主动打破常规、突破惯性,紧跟时代步伐,培养时代新人。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始终是南京大学的金字招牌,我们也一直在不断探索、与时俱进。”谭铁牛委员介绍,2024年南京大学启动了“1+X+Y”的“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从2024年入学的新生开始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开全国高校先河。此举直面正在加速演进的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计划通过1门必修的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X门人工智能素养课+Y门各学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前沿拓展课,以人工智能全面赋能教育教学变革创新。

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影响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决定高等教育发展高度的“塔尖”,是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更要主动承担起国家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重责大任。

“我们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就必须更加突出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大战略上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形成重大任务牵引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机制,实现‘科研大突破带动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新变革。”谭铁牛委员介绍,南京大学在2023年启动实施的“奋进行动”中,专门提出要着力解决“国家对科技日益迫切的需求和南大科技供给能力不足”这一主要矛盾,并通过相关专项行动,使学校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和解决“卡脖子”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更加凸显。

谭铁牛委员表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的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国际化中不断激发高等教育发展活力。要不断开辟教育数字化新赛道,坚持应用为王走集成化道路,强化资源有组织开发,做好各类业务、系统、数据综合集成;以数据、智能赋能办学治校,推动以智助学、以智助教、以智助研、以智助管,不断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坚定不移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大力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上持续发力,深化同包括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内的各国各地区高校交流互鉴,统筹高水平“引进来”和“走出去”,做好留学生工作,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找准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切入口,打造国际创新平台与人才高地,提高中国教育特别是中国高校的世界影响力、国际竞争力、全球话语权。

“南京大学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和给南京大学的留学归国青年学者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不负‘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殷切期待,进一步团结奋斗、争先进位、坐言起行、应势而动,强化管理、狠抓落实,以‘奋进行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南大建设,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谭铁牛委员说。

(记者 苏雁)

  • 相关阅读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2024年春季开学典礼

    人民网北京3月6日电 (记者郝孟佳)记者从教育部获悉,国家教育行政学院4日举行2024年春季开学典礼。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长,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怀进鹏出席开学典礼并讲话。 怀进...

    时间:03-06
  • 吴为山:建议统筹构建“大美育”工作体系

    原标题:(两会速递)吴为山:建议统筹构建“大美育”工作体系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 马帅莎 应妮)美育涉及全民审美素养的提升,更关乎文化的传递、心灵的涵养、理想的培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

    时间:03-06
  • 歌唱家廖昌永:人工智能无法取代艺术家

    原标题:(两会访谈)歌唱家廖昌永:人工智能无法取代艺术家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题:歌唱家廖昌永:人工智能无法取代艺术家  作者 张杨彬  面对“AI(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音乐家”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

    时间:03-06
  • “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启动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国文联、中国科协、中国残联、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主办的“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首钢文馆举行。...

    时间:03-06
  • 传承雷锋精神 多部门联合进校园播撒“安全种子”

    原标题:传承雷锋精神 多部门联合进校园播撒“安全种子”在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福建省龙岩市多部门联合进入校园,通过系列科普宣教活动帮助学生发现身边安全隐患,护航学生成长。图为电力工作人员为学生展示...

    时间:03-06
  • 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3月2日,浙江省宁波市,志愿者(左)为市民修理自行车。 窦瀚洋 童 兴摄影报道3月4日,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小学生阅读《雷锋日记》。 宋豪新 陈冬冬摄影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

    时间:03-06
  • 中外科学家“考古”早期宇宙揭秘最亮团星系

    原标题:中外科学家“考古”早期宇宙揭秘最亮团星系  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5日消息,该天文台科研人员领衔的国际团队在原星系团核心致密区域发现一对可能正在并合的大质量宁静星系,揭示最亮团星系在原星系团尚...

    时间:03-06
  • 就业优先,铺就奋斗出彩之路(民生共话)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每年全国两会最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包括“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等。  如何多措并举稳就业?实践中有哪些好...

    时间:03-06
  • 把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作为长期的战略性工作

      2023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超过3.3万亿元,在量子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把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  在5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

    时间:03-06
  • 勇于担当,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

    原标题:勇于担当,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 【两会专访】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委员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排头兵”的一流大学应明确责任担当,为中国式现代...

    时间:03-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