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归国游子在内蒙古:我是侨,更是“桥”

2024-04-07 09:48: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归国游子在内蒙古:我是侨,更是“桥”

中新网呼和浩特4月6日电 题:归国游子在内蒙古:我是侨,更是“桥”

作者 白先森

“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20世纪80年代,一首《故乡的云》让无数游子心归故乡。

近日,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的一座新能源绿电厂区见到加拿大华侨王佐,他的办公室内正播放着这首歌,而王佐这一段游子归国的故事,就此讲起。

蒙古族青年王佐于2003年前往海外游学。两年时间里,他在德国和新西兰见识了现代化农业和规模化养殖业相结合的循环产业链生产方式。

“当时见到他们养殖产生的粪污经过无害化厌氧发酵后又科学地还到田里,我感到非常震撼。”王佐说。

图为王佐(左一)在厂区实验室内工作。白先森 摄

2005年王佐回国后,看到家乡很多地方仍处于“一家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传统种植养殖状态,便萌生了搭建“桥梁”,将海外先进农业、养殖业及工业化种养结合的生产模式带回国的想法。

“华侨的侨是单人旁的侨,这个侨也可以作为桥梁的桥,把内蒙古以外的产业和模式通过我这个‘桥’引到内蒙古来,为内蒙古的经济建设做一些贡献。”话是这样说,实际上王佐也是这样做。

2012年,王佐再次远赴加拿大进修环境工程专业。学成归来后,王佐在和林格尔县建立了以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为绿色循环产业链的新能源生态企业,产出的沼液和沼渣作为有机肥满足了当地农业生产需求。

“因为我是中华儿女,又来自内蒙古,我觉得用‘华蒙’作为我公司的名称再好不过。”王佐带领记者参观厂区时介绍道,当初用的CSTR厌氧反应器由德国厂商建造,但运行得不好,他与员工经过几年时间的调试,结合本土化需求,将这套系统从德国工艺升级为本土化工艺,打造出一套高效、环保、可靠的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

在厂区内,记者并未在空气中嗅到粪污飘散的异味。只见牛棚里奶牛在悠闲地吃草,奶牛产生的排泄物和牧场有机废弃物都被输送到厌氧反应器中进行发酵处理。

图为王佐向记者介绍自己的新能源绿电厂区。白先森 摄

据了解,一头体重达到1200公斤的泌乳牛,每天排泄的尿液和粪便量达60到70公斤,而它们的粪污经过厌氧反应器的发酵处理,一部分沼液可作为有机肥料还回地里,另一部分沼渣可作为牛儿们的“床垫”,让它们有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内蒙古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王宏华告诉记者,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六部委印发《关于支持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支持内蒙古大力发展以绿色低碳为鲜明特征的新质生产力,这对于像王佐这样专注于绿色产能的侨商企业来说,无疑打开了更广阔的天地。

“作为‘侨’的娘家人,我们也希望架设更多像王佐一样的‘桥’,双向奔赴,为内蒙古自治区高质量发展赋能。”王宏华说。

“我的根在中国,魂在内蒙古,未来要做的事也在内蒙古。”王佐告诉记者,“我的梦想就是把内蒙古的农业和养殖业做得更好。”

  • 相关阅读
  • 学习中文,打开“新视界”

    原标题:学习中文,打开“新视界”“学中文很难,但非常有趣。”在不丹从事导游工作的成索玛对记者说,她在来中国之前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和成索玛一起的还有另外6名学员,他们都是第一次来到中国,正在北京华文...

    时间:04-07
  • 澳门高中生赴横琴研学

    原标题:澳门高中生赴横琴研学 “深合区研学行”项目3日在澳门科学馆启动,约350名澳门高一学生出席启动礼,随后出发前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研学探访。 项目由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澳门特区政府教育及青年...

    时间:04-07
  • “元流体”能通过编程改变性质

    原标题:“元流体”能通过编程改变性质 元流体通过哈佛徽标展示其可调光学性质。图片来源:哈佛海洋研究所 美国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可编程的“元流体”,其弹性、黏度、光学特性等性质均...

    时间:04-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