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海研究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大纲规定的课目“过高过全”,以14天的训练时间,很难达到较高标准,这就使得学校和部队协商时,只好舍弃难度大的,选择容易实现的课目来训练。
缺少教官、没有场地、安全问题都在影响军事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课目在军事训练中难以落实,是因为学生军训在各方面保障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北京科技大学军事教研室主任杨卫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自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学生军训全面展开以来,一方面参训学校大大增加,另一方面解放军不断裁军整编,一增一减之间,承训部队和参训学生的比例迅速拉大,教官保障就成了问题。
早年军训刚开始搞试点时,一个教官通常带10~12人,帮训比例低,教学效果好。而现在,据曲涛在西北、东北地区高校的调研情况看,有些高校的教官、学生比已经达到1∶200。
曲涛认为,场地保障也在困扰学校军训。军训地点一般分三类:校内、军训基地、部队营区。北京现有的10个学生军训基地要面对众多学校,就显得捉襟见肘。而相关人士介绍,总参谋部有规定,学生一般不能到部队营区军训。因此,北京的一些高校出于减少经费开支的目的,越来越多地选择在校内军训。
由于人数众多,装备保障也成了问题。校内军训一般不具备实弹射击条件,但有共建单位的高校,比如清华大学,可以依托共建单位实施。而对于在军训基地训练的高校,条件差异也很大。
曲涛说,大兴基地设施完善,可以让学生自由操枪,靶场也可以报靶。但其他军训基地为了安全,枪支都被固定在支架上无法移动,也无人报靶。“不知道成绩,这样的射击训练有多大意义?”曲涛反问道。
除了射击课目事关安全,行军拉练、紧急集合等也会出现“安全问题”。由于拉练途中的机动车难以管制,一些高校将拉练放在校园内进行。有的学校“不敢搞紧急集合”,因为学校曾有女生在紧急集合时摔倒,导致粉碎性骨折。也有的学校取消了“单兵战术动作”课目,理由是它容易造成运动伤。
修订大纲、严格检查成了不少人的共同呼吁
在记者采访中,修订大纲、严格检查成了不少人的共同呼吁。李建海研究员认为,现有大纲的课目应该有所删减。他建议,再修订大纲时,应将军训课目分为“必训”和“选训”两类,难以实现的课目可以选训。对于必训课目,需把对应课时落实到位,宜细不宜粗。
政策制定好了关键还在落实,曲涛曾随检查组到过不少高校考察军训工作,“我们都不敢说是‘检查’,只能说是‘调研’。”他说。
王德峰副秘书长也参加过不少次检查,他表示,现在的检查流于形式,不乏人情照顾因素,为了克服这种“自己人检查自己人”的弊端,可以进行异地交叉检查,让直接主管部门回避辖区内学校的检查工作。
而刘兆武则认为,板子不能都打在学校身上,只有将应有的配套措施保障到位,才能让检查和被检查的双方都认真起来抓落实。
曲涛对高校的军事课进行过深入研究,“军事就是军人的事,而国防才是全民的事。”他说。他认为,现阶段的军训模式不符合高校教育规律,跟高校不接轨,治本之策还在于建立国防教育的学科体系。
他说,“军训”这个词是冷战思维的体现,容易引起西方误解,其实这类教育在美国叫“国防教育”,欧洲叫“国家安全教育”,我国也应把“学生军训”更名为“国防教育课程”。他还建议:尽快设立国防教育学学科建制,在教育学下增设军事教育学作为二级学科。(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