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罗阳同志英年早逝、以身殉国的感人事迹,在全国人民和全军官兵中引发了强烈震撼。他用年轻的生命、报国的赤诚、无畏的拼搏和献身的忠坚,极为悲壮地昭示我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我国科技自主创新事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依然要大力弘扬以实干兴邦为内核的新中国科技优秀传统。
科技创新历来是培育民族精神、促进文化更生的沃土,也一向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新中国科技优秀传统,是在新中国60余年科技事业创新发展历程中,由一代代像罗阳一样的科技工作者,在“两弹一星”工程、“银河”系列巨型机、载人航天工程等重大科技工程的创新发展中,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实干兴邦的艰辛探索中,积淀升华而成的科技报国的价值传统、团队协同的组织传统以及综合集成的研究传统,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罗阳同志的生动事迹、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堪称当代中国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以实干兴邦为内核的新中国科技优秀传统的典范。
罗阳践行了科技报国的优秀科技价值传统
“落后就会挨打,发展才能自强。”新中国成立初期,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大批海外科学家,胸怀国家自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义无反顾地投奔祖国怀抱。彭桓武曾义薄云天地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新中国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的科技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将爱国济民情怀、经世致用思想和自力更生精神凝结升华为“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科技报国观,“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的科技事业观,以及“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科技义利观,从而积淀形成了忠诚于党、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优秀科技价值传统。而新时期形成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更是“两弹一星”精神和新中国优秀科技价值传统在当代的发扬光大。
“赤胆忠魂应犹在,殚精竭虑未了情。”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国防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罗阳在他51岁的短暂人生中,“有4年在学飞机设计,20年在研究所搞研发,10年从事飞机生产制造,歼-8系列、歼-11系列飞机的成功研制都倾注了他的心血”,直至为我国歼-15舰载机实现从陆地到海洋的飞跃献出自己的生命,将航空报国的志向写在蓝天碧海之间。罗阳的大学老师郑彦良教授沉重而客观地指出,“如果不是走得那么壮烈,罗阳会像其他从事军工的同事一样,默默无闻地走向八宝山。”罗阳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以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矢志不渝、航空报国的爱国情怀,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恪尽职守、忘我奉献的崇高品德,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践行了忠诚于党、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优秀科技价值传统。
榜样力无边,精神永流传。正是一代又一代像罗阳这样的科技工作者,积极践行新中国优秀科技价值传统,长期坚守“白+黑”、“五+二”的“人生Style”,才创造了新中国辉煌的科技业绩。而互联网上各具创意、广为传播的“航母Style”,也正是广大人民对以钱学森、郭永怀、邓稼先、罗阳等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人生Style”的礼赞和崇尚。
罗阳遵循了团队协同的优秀科技组织传统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坚持发挥我国科技体制的道路优势、理论优势和制度优势,深入推进自主创新,是我国科技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基点。1955年,钱学森向中央领导汇报工作时真诚地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比美国更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自1956年起,我们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科教体制,在需求牵引、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带动下,积极探索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科技发展道路,从而逐步形成了国家主导、社会协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大科技工程组织模式和组织传统,也促成了国家主导、应用取向、同行认可的科技奖励导向传统,并创造出“两弹一星”、“神九飞天”、“蛟龙探海”、“航母巡洋”、“舰机腾飞”的辉煌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