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力量是自信的力量。作为一名从技术专才成长为管理专家、政工专家的优秀复合型人才,罗阳同志站在党和国家利益的高度,自觉继承了团队协同的科技组织传统,积极适应项目联合研制的新形势,探索型号文化管理,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协同攻关能力,提出了“恪尽职守、不负重托”的责任理念、“严慎细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组建了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和凝聚力、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攻坚团队。他经常深入一线指挥攻关决战,带领沈飞集团并协同相关单位潜心钻研、集智攻关,先后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具有“中国心脏”和“中国气魄”的歼—15舰载机,实现了我国战机从陆地向海洋的飞跃,为我国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立下了卓越功勋。
中国科技事业的创新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实干兴邦,来不得半点幻想。正是靠着国家主导、社会协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科技组织传统,我们在一穷二白基础上研制出了“两弹一星”,奠定了大国的战略地位。时至今日,我们必须像罗阳一样,继续坚持和发挥新中国科技组织传统的道路优势和制度优势,脚踏实地,胼手胝足,勇于登攀,敢于超越。
罗阳继承了创新超越的优秀科学研究传统
科技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创新是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而科技研究传统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方法路径。钱学森、王淦昌、彭桓武、于敏、朱光亚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科技实情,涵养数千年传统文化精华,汲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依托科技重大项目的跨学科协同攻关和综合集成,注重整体、集思广益、把握主要矛盾,主动融会贯通和推陈出新,形成了中西贯通、综合集成、辩证思维的研究范式;而政治领导、行政指挥、技术负责相统一的技术民主制,“倒排任务、顺排措施”的研究路径,注重科技专家与群众相结合等做法,也在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得到了较好贯彻,进一步强化了集体攻关的科研模式,从而形成了中西贯通、综合集成、技术民主相统一的优秀科技研究传统,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
罗阳深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一名优秀的技术专才、科技帅才和型号研制现场组织协同攻关的领军人才,罗阳以强烈的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主动贴近国家需求,紧密跟踪世界航空技术最新动态,创造性提出“用外场数据支撑可靠性评估”,以计算机仿真方法解决研制问题,为歼-8系列、歼-11系列飞机的成功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带领团队突破了国产大飞机垂尾、吊挂等关键技术,奠定了国产大飞机研制的坚实基础。而歼—15舰载机的成功着舰复飞,充分验证了我航母平台和飞机的技术性能,这既是罗阳继承和发扬创新超越的优秀科学研究传统的结果,也是我国航空和海洋科技工作者多年来创新积累、集智攻关的结果,为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科技支撑。
“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罗阳同志的生动事迹、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必将化作坚不可摧的海天长城,激励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继承和弘扬实干兴邦的新中国优秀科技传统,胸怀家国梦,做好份内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正能量”,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