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正式版今天正式公布。自今日起,北斗系统在继续保留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有源定位、双向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基础上,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
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2000年建成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解决了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有无问题;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形成区域覆盖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在全国人民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参与系统研制、建设、试验、应用和管理的全体人员,按照“质量、安全、应用、效益”的总要求,坚持“自主、开放、兼容、渐进”的发展原则,瞄准建世界一流卫星导航系统目标,大力协同、奋力攻关,完成了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第二步建设任务,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卫星导航发展路。
自2011年12月27日提供试运行服务以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又完成了4箭6星发射,扩大了系统覆盖范围,增强了星座稳健性,提高了统服务精度。目前,在轨卫星和地面系统工作稳定,通过各类用户终端测试和评估,系统服务性能均满足设计指标要求。自今日起,北斗系统在继续保留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有源定位、双向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基础上,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在我国及周边地区,北斗系统基本服务性能如下:位置精度:平面10米、高程10米。测速精度:每秒0.2米。授时精度:单向50纳秒。同时可提供双向高精度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通过广域差分和地基增强等手段,北斗系统服务性能还可进一步提高,满足各类用户需求。
冉承其表示,为鼓励国内外企业研发北斗应用终端,推动北斗广泛应用,去年,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公布了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测试版。目前,北斗系统技术状态已经固化,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正式版今天正式公布,中、英文两种版本文将在北斗政府网站(.beidou.gov)同步上线。该文件规范了北斗系统和用户接收机之间的信号接口关系,是开发制造接收机及芯片所必备的技术文件。
为规范北斗系统形象传播,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还正式公布北斗系统标志(见图)。标志设计寓意是:圆形构型象征“圆满”,与太极阴阳鱼共同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深蓝色太空和浅蓝色地球代表航天事业;北斗七星是自远古时起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依据,司南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导航装置,两者结合既彰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象征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同时还蕴含着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网络化地球和中英文字代表了北斗系统开放容、服务全球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