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与战争虽然可以互相转化,但从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来看,平时只有做好战争准备,才可以遏制战争,才能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一个强国的建立不是五年十年的问题,是需要五十年和一百年的问题。中国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邓小平设想到21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是十分科学的。今天,我们要创新“和平崛起”的新内容,和平既是目的,又是实现目的的主要手段,但不能放弃军事斗争准备,这是获取和平重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手段。
充分做好必要的军事斗争准备
中日是否会为钓鱼岛开战的问题,近期随着钓鱼岛争端的升级而现实地提出来。在中国方面,许多网民和一些鹰派人物主张用武力手段收复钓鱼岛;在日本方面,武力护岛的言论也渐成趋势。中日两国因此矛盾加剧,并有激化和上升的可能。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只有我们准备好了,才可能遏制战争的发生。
如今,鹰派色彩浓厚的安倍新内阁,积极加紧扩充军备。近年来,出于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日本历届政府,无论是民主党,还是自民党,都表现出鹰派的色彩,军事战略调整外向性、扩张性特征日益突出。
安倍晋三出任首相后呼吁针对与中国领土争端问题采取强硬措施,并计划从2013年4月1日开始的财年,军费开支提高2%,达到4.7万亿日元(534亿美元)。增加的开支将用于增加陆上自卫队人员及加强海空力量,并为陆海空三军购买现代军事装备。日本防卫省已开始就在修改《中期防卫整备计划》时写明,就引进美军“全球鹰”最新型无人侦察机展开协调。该整备计划决定着自卫队至2015年度的规模及装备。日本政府除了购置“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外,还准备斥巨资为自卫队配备MV-22“鱼鹰”运输机。就在中日钓鱼岛争端紧张时刻,日本唯一拥有伞兵部队的陆上自卫队第一空挺团于今年1月13日展开了空降训练,而这次作战训练是以收复敌占离岛作为作战的假想。这是首次以保卫岛屿和以夺取敌占岛屿作为作战的假想,指向的分明就是钓鱼岛。
针对日本政府的一系列举措,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是必须的。然而,军事斗争准备不是战争行动,必须适度进行,而不是国家战略的全部。有鉴于此,在进行必要的军事斗争准备方面应注意把握三点:一是必须深刻汲取苏联在冷竞赛期间陷入恶性扩军备战,最终在经济上被拖垮的教训,决不能夸大外患威胁的严重性,从而反应过度,把国家有限的资源空耗在无限制的战备之中。二是必须坚持必要的扎扎实实的军事斗争准备,也决不能一进行适度的必要的军事斗争准备,便过分担心被拖上军备竞赛的“贼船”,从而放弃适度必要的军事斗争准备。三是我们也决不能因为遏制了战争,战争没有爆发,却回过头来指责当初必要适度的军事斗争准备工作是多余的,甚至认为是战略决策失误。这也是我们在军事斗争准备方面有益的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