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中国军情

拼将睿智铸国器——国防科技大学60年自主创新记事

2013-08-23 17:07:16 来源:

  2013年6月17日,第41届世界超级计算机TOP500排名公布,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位列榜首。

  无数个“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科技奇迹诞生在这里,党的十八大报告里提到的“十一五”5项重大科技突破,其中1项由国防科大独立完成、3项国防科大参与建设。从“哈军工”到国防科大的60年间,科大人谱写了一曲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雄壮军歌。

  为国甘当拼命人

  1978年,国防科大受领研制亿次巨型机的任务。

  时任计算机研究所所长的慈云桂立下军令状:“现在我已经60岁了,就是豁出这条老命,也一定要把我们自己的巨型机搞出来!”

  副教授蹇贤福忍着癌细胞吞噬躯体的剧痛写完5大本实践经验,才闭上疲惫的双眼;为设计出更优的运算控制系统,讲师俞午龙连续5天5夜没有合眼,永远倒在了出差途中。还有英年早逝的乔国良、钟士熙、王育民、张树生……他们没有等到那个胜利的日子——1983年12月,被称为“争气机”的我国首台亿次巨型机研制成功。

  20世纪60年代,美国率先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环形激光器,引起了世界光学领域的革命。高伯龙院士意识到,在这个领域如果中国人自己无所作为,将来就可能受制于人。

  长沙的夏天酷暑难当,实验室没有空调,还必须封闭作业。高伯龙光着膀子通宵达旦地干,长年靠超剂量服药控制哮喘病。一次住院治疗前,他嘱咐大家:“我这一去不知会怎样,但你们一定要坚持搞下去,给国家一个交代!”

  30年磨一剑。1994年11月18日,我国第一台环形激光器通过国家鉴定。

  为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千里眼”,科大“北斗团队”同样艰难跋涉18年,成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唯一同时担任系统核心体制、卫星关键荷载、运控主体、测试设备研制任务的国家队主力军,为覆盖亚太地区的“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开通作出了突出贡献。

  强军路上勇攀登

  “哈军工”创建之初,首任院长陈赓作了一个形象比喻:“中国人民解放军是老虎,我们就是为老虎插上翅膀。”从那时起,他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攻关,研制出我军首台军用电子计算机、首台声速梯度仪、首个超音速风洞、首个现代弹道实验室、首辆轻型坦克、首艘潜艇等。

  上个世纪90年代初,面对以信息化为特征的世界新军事革命,国防科大人吹响了科技强军的号角。

  精确制导与自动目标识别是现代制导武器的“眼睛”和“大脑”。为改变我军在这一领域一度落后的状况,郭桂蓉院士带领团队几百次下部队、上海岛采集数据、调试设备,使我国雷达信息处理技术一举跃进世界领先行列。

  于起峰院士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数字光测胶片判读分析系统。然而在准备列装时,于起峰又否定了自己的成果,提出直接生成更先进的数字图像的设想,实现了我国40年来靶场光测判读系统的重大变革。

  李圣怡团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德国之后第3个掌握高精度光学零件制造加工技术、世界上最早同时具有磁流变和离子束抛光装备研发能力的国家;老松杨团队成功研制的“职能交互式通用指挥平台”功能水平达到国际一流,给我军在指挥控制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

  打赢的难题就是科研攻关的课题。解决部队建设技术瓶颈,科大每年组织“博导部队行”,深入边海防和演兵场搞调研、开展技术服务。

编辑:周宣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