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中国军情

登月第2人:中美应共建月球基地探索火星

中美应共建月球基地探索火星

2013-09-23 15:17:54

奥尔德林(左)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

  被誉为“宇航界奥林匹克”的第64国际宇航联大会将于23日在北京开幕,它吸引了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多国航天部门负责人以及众多航天界知名人士参加。作为首批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之一,巴兹·奥尔德林在前往北京的途中接受了《环球时报》记者的专访。

  环球时报:能否谈谈您的“阿波罗11号”登月的经历?阿姆斯特朗去世后,您是唯一活着的“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的宇航员,请谈谈您的感受。

  奥尔德林:我其实不愿意过多地谈论我的登月历程,诚然这段经历非常辉煌,但它在诸多的书中和回忆录中早有颇为详尽的描述。好汉不提当年勇,我着眼于未来。

  我很遗憾阿姆斯特朗这么早、这么快地离开了我们。当年我作为“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紧随阿姆斯特朗之后登上月球,成为“登月第二人”。如今我依然非常怀念在月球上并肩战斗的伙伴。明年是“阿波罗11号”登月45周年,明年7月在华盛顿将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届时我们将纪念和缅怀阿姆斯特朗。

  环球时报:请您谈谈对中美航天合作的看法。中美航天能共同做些什么?

  奥尔德林:我认为火星之旅应该有中国的参与,中国的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卓有成就。美国应邀请具有载人航天成就的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共同为人类探索外层空间贡献更大的力量。不仅如此,双方还可推动航天领域其他方面的合作。但很遗憾,由于政治原因,这些计划尚未实现。从当前来看,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经费预算仅能够支撑国际空间站到2020年,国际空间站在此后的命运何去何从尚是一个大问号。一种可能是由日本航天局和欧洲空间局共同出资,使国际空间站延长寿命。无论如何,国际空间站这样昂贵、庞大的项目单单靠美国一个国家的经费支撑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再谈谈登月和探月。尽管我早在40多年前就登上月球,也正在致力于人类登上更遥远的火星,但美国作为迄今唯一的具有登月历史和经验的国家,从逻辑上说,有责任、更有能力以重返月球的方式来带领众多有探月、登月愿望和规划的国家共探月球资源和宝藏,共同创建“国际月球基地”。我想这不仅会对美国和其他国家都有帮助,而且会对未来探索月球以外的火星或其他行星大有帮助。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各个国家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充分发挥自身强项和优势,在太空低轨共同做些事情。要知道在低轨42度之处是各国展开联合操作的最佳“地段”,因为在那里大家的轨道相同,且太空碎片少、太空环境俱佳。

  从美国方面来说,尽管当前存在着某些政治阻力,但各国联合起来共享月球资源的一天终将到来。当然,困难也是存在的,最大难题在我看来是各国联合起来用机器人探测器探月,我认为美国和中国都应参与到此项目中来。

  环球时报:您认为这个“国际月球基地”应包括中国?

  奥尔德林:我当然这样认为。在2010年,我就已经向美国总统奥巴马谈过这个构想。在明年纪念“阿波罗11号”登月45周年的场合,我将向奥巴马政府进一步重申此设想。我觉得在那时重申,时机会更恰当。我认为NASA会赞同我的设想,但他们无疑更听总统的。

  • 相关阅读
  • 欧俄航天局合作探索火星上是否曾存在生命

      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3月14日,欧洲航天局局长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签署了一项正式协议,合作开展ExoMars火星计划,该计划将在2016年和2018年执行两项任务。ExoMars火星计划的一项目标是确定火星上是否曾...

    时间:03-1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