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棋棋盘中,工兵最不起眼,任务就是挖地雷,地雷挖不完,战争打不赢。
在军队序列中,工程兵最苦累,天天在打仗,工地就是战场,施工就是打仗。
第二炮兵某基地官兵长年担负施工任务,战斗在深山密林、大漠戈壁。今年以来,这个基地百名机关干部前往施工一线当兵,把身心融入基层,把爱心留给官兵,留下一个个难忘的记忆。
“这是一次‘回家’之旅”
山路依然崎岖。同样的山沟,当兵20多年的基地副政委孙乐不知钻了多少回。可这一次却不一样,他佩戴列兵军衔,到正在紧张施工的某旅一营一连当兵。
“这是一次‘回家’之旅。”孙乐坦言。经过近10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目的地。空荡荡的营区内,哨兵告诉他:“您是新来的孙老兵吧?连长让我告诉您,您分在一连修理班。”
放下背包,孙乐便搭上拉渣车进了阵地。阵地深处灯火通明,机器轰鸣声中,两名战士正在高空“放炮”,排长刘如松在下面指挥。这名去年刚毕业的国防生,今年年初集训结束被分配到这里。
由于对专业并不生分,孙乐很快加入施工大军。“点炮”过后的间隙,官兵们缠着他讲起曾经的岁月。“那时候,施工主要是打风钻、推斗车、翻砂浆、人拉肩扛。”
刘如松自豪地说道:“现在我们打坑道,光一个排的设备就值好几百万。以前是人海战术,现在是科技施工。”
在基地的13名常委中,有9人从大山沟的施工一线摸爬滚打出来,身上烙着“工兵”烙印。他们深深了解基层官兵的疾苦,一项项举措惠及基层官兵。如今,战士们退伍回到地方,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在基地的3000多名技术骨干中,已有2000多人获得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各类资格证书。
“战士喝什么我也喝什么”
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道:“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每每想起这句话,基地副司令员刘祖满就激情澎湃。他一入伍就在工程部队,一直在土建第一线打坑道,历经多次生死考验。
他说,不到一线,你不知道基层有多苦,官兵有多累,施工有多险。今年下连当兵,考虑到他没有在安装部队当过兵,他被安排在某安装部队一营。
一次施工间隙,刘祖满问战士们:“大家感觉缺什么?我回去协调解决。”官兵们笑言:“啥都不缺。就缺阳光、睡眠和氧气。”一个玩笑,让刘祖满鼻子发酸。是啊!如今施工条件虽然改善了,但艰苦的自然环境不会变。在繁重的任务面前,官兵们却心态平和,坦然面对。
婚恋难也困扰着官兵。不少官兵由于长年奋战在大山深处,眨眼间就成了“大龄青年”,有的虽然结了婚,由于长期照顾不上家,不少家庭亮起“红灯”。
一营二连连长谢远林,军校毕业就分到工程部队,至今没离开过山沟,32岁了还没对象。
当兵蹲连期间,刘祖满把电话打给了驻地一位领导,介绍了谢连长的情况。很快,谢远林和电业局一位姑娘建立了联系。
得知消息,一些老兵围过来:“咱连长一夜‘脱了贫’,刘老兵啥时候也给我们撮合一下?”虽是玩笑,刘祖满却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一场军地青年联谊会正在筹备之中。
吃水难同样困扰着基层官兵。基地卫政委到西北某工区当兵,连队为他备好了桶装水和矿泉水,被他当场婉拒:“战士喝什么我也喝什么!”
当了解到战士饮用水有的不达标时,卫政委深深自责,他说:“我不来当兵,怎能知道你们喝的什么水?”很快,一套净化水设备落户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