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美国海军而言,F-35C将接替F/A-18C/D的制空和攻击任务,以及老旧的A-6所承担的战术武器投放和纵深攻击任务。同时,F-35C还应与新服役的F/A-18E/F一起承担制空和攻击的双重任务。但目前舰载型F-35C和F/A-18E/F的精确搭配方式仍没有敲定。在接替A-6时,F-35C将用作夜间、低空突防的中型攻击机,这一点同A-6的设计任务一样。但是,F-35C还要具有白天攻击的能力,在执行这类任务时,F-35C必须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而不是靠厚重的装甲来降低战斗中的损失。为此,F-35C应具有隐身和远距离发射导弹的能力。
周期拖延与费用激增的怪圈
不过,由于科技密集型装备必然是经济密集型装备,高技术武器的开发和制造费用呈现越来越高的增长态势。从F-15战斗机4700万美元的单机造价到F-22的1.3亿美元的单机采办金额,可以说,在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同时,其费用也是呈几何级数递增的。而正因为高技术武器装备的造价居高不下,才诞生了以降低采购及使用费用为主要开发重点的JSF研制计划。JSF计划在开始时是典型的低成本低风险装备发展计划。美国空军预计以3000万美元的单价购买1763架常规起降型JSF。美国海军则预计将以每架3800万美元以下的价格采购480架多用途的舰载型JSF。美国海军陆战队总计将采购609架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型JSF。但是,后来的事实告诉我们,美国军方的上述价格目标只能是一厢情愿。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由于进度拖延、设计中采用了大量不成熟的新技术,采购量一减再减都影响着最终价格。当初F-35之所以会只定了3000~5000万美元的单价,其实是建立在联合研制和盟国大量采购的基础之上。但由于多个盟国对F-35价格暴涨、研制进度严重拖延表示不满,未来更不排除减少采购数量的可能,然而采购数量的减少也就意味着每架飞机要负担更多的研制经费,结果成本控制陷入了更加严峻的恶性循环。
截至目前,F-35的平均单价仍然超过1亿美元,尽管洛马公司近期发布消息称该项目的总费用将有可能从原来预计的1万亿美元降低到8600亿美元,从而可以使战斗机的单价大大降低,但是目前也只有F-35A的单价低于1亿美元,而F-35B和F-35C都高于这个价格。
F-35项目告诉我们,面对冷战后新的安全环境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受美国安全战略全面调整的驱使,美国国防工业体制发生了显著的适应性变化,这种变化对于美国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也为全球军事工业的发展指明了一个大体方向、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范例。
一些启示值得深思
作为一个空权至上的国家,美国凭借着强大的空军称雄半个多世纪,对该领域的任何决策失误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然而,将所有的先进技术以及海、空的要求都集合在一架不算大的单发飞机上,这是非常困难的,就像一个婴儿的诞生,需要母亲做出十月怀胎的辛苦努力一样。但最终的F-35却并不是一个健康的婴儿,超重、成本过高,还有一大堆恼人的技术问题。所有这些还需要技术人员的智慧来解决。不过这辛苦并不只是单单出自于飞机自身,还有来自于美国国会和媒体的持续关注,从选择的承包商到不切实际的高度通用性,从生产计划的延误到单机成本的暴涨,每个方面都有足够的噱头,当然还有国会内的刺耳反对之声,公众激烈的反应充斥着美国媒体。面对着一方面要尽量控制成本,另一方面还要解决新技术带来的困难的双重压力,无论是美国军方还是洛马公司都是非常痛苦的。虽然目前还没有危及整个项目的发展,但这种危险曾一度濒临爆发。美国防部并非第一次在先进开发项目接近装备部队阶段喊停,早些年的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RAH-66“科曼奇”直升机,2008年FCS系统大部分落马,而F-35一度也被诸多专家看做这类清单中的又一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