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标队遇到的危险还不只是跳帮。风浪中,连接靶船的钢缆容易崩断。战士常振东就曾在放缆时,被突然断裂回缩的缆绳抽中腹部,他当即趴倒在甲板上,剧痛让他几近休克。
“平时布靶后,当我们再次跳帮返回拖船,拖船疾速驶离危险区域,回头遥望远方天际的亮光,那是又一枚导弹呼啸着直扑靶船……”林强说。
即使试验成功,靶标队的工作也还远没结束,他们还得检验靶船。这时,第三重危险在等待着他们:被攻击后结构受损的靶船,处处隐藏杀机。带着安全帽的战士们,得防着头上摇摇欲坠的反射体掉落,还得小心脚下踩空、从中空松动的板块间跌入海水。“有战友在检靶时曾掉进海里,住了一周多院才缓过来。”汤留柱说。
即使检靶顺利,警报仍没解除。在狂风中,战士们还得在晃动厉害的靶船爬上七八米高的靶杆进行高空作业:修补导弹打穿的靶网,以备下一轮打靶。
14时许,收靶。这时,靶标队遇到了情况:靶船上的龙须缆太短,以至于不能把龙须缆收回拖船与拖缆分离。他们得到靶船上回收,这就意味着得多跳一回帮。由于龙须缆连着主拖缆,非常沉,9名战士喊着号子才吃力地将其收上靶船。
风雨中,靶标队的硬汉子们吃尽了苦头。新兵下连前,庄国光对靶标队的印象就是“总感觉他们比较脏”,可没想到这样又脏又累的活,他一干就是12年。记者看到,收放完缆绳后,官兵们的手套和衣袖都已被油污染得灰里透黑——钢缆上有油,钢缆越新,油越多,“这油污用多少洗衣粉都洗不掉”。靶标队10多个人,得把200米长、足有700公斤的的钢缆,从码头拽到拖船后甲板。150公斤的锚,每次执行任务时都得由3个人抬上船。重活儿干多了,腰肌劳损成了靶标队的职业病。
靶标队在拖船上并没有床位可睡。汤留柱说,他们只得在后大仓打地铺,贴近船底的仓室又潮湿噪声又大。当后大仓、走廊过道都躺满人时,有战士只能在后甲板上露天过夜。靶标队在暴风雨天不能穿雨衣,在冬天不能戴帽子,因为这都会影响作业,以至于有战士耳朵长了冻疮。零下二十几摄氏度里,被海浪从头浇到脚的官兵们,回拖船后也没干衣服可换。
可条件再艰苦,也磨灭不了靶标队高涨的战斗意志。由于人员少所属装备多,靶标队人均一年保养一艘靶船。这保养可不是轻松活:光一艘船的除锈,就得十来个人忙乎一个多月。
17时,执行完任务的靶标队回港,在海上晃荡了半天的记者上岸后觉得,脚底不晃了真好。可这样的生活靶标队过了一年又一年,今年年底就上士服役期满的庄国光跟记者说,他铁定心要继续留在靶标队,“至少再干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