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图为台湾地区军方士兵
放出计划引进雇佣兵的消息,似为台湾兵役改革遇阻而“病急乱投医”的又一证据。
据台湾《军事家》杂志报道,台湾近年来积极推动军事转型,深度与广度都超过以往。在台湾军事变革中,募兵制(志愿兵役制)改革最受瞩目,然而,由于参军人数与招募人数落差过大,近来有“立法委员”破天荒地建议马英九当局吸纳滞留东南亚的国民党残军后裔,通过修改“国籍法”、以“归化入籍”的方式吸引这些华裔子弟从军,缓解台军难以吸引岛内青年“投笔从戎”的窘境。如果成真,这将意味着继晚清短暂出现的“洋枪队”、“阿思本舰队”后,中国领土上重现雇佣军队的身影。
变相“外籍军团”
推动募兵制是马英九当初竞选“总统”时的重要安全主张,上台后更是全力推动。然而,当初为马“政府”设计安全政策的学者高估了当局的政策执行力,更严重地低估了推动政策所遇到的阻力,导致募兵制成效不彰,计划完成期限已被迫推迟到2017年。
事实上,台湾军政界最担心的不仅是募兵制一再跳票,更忧心这项政策立意虽好(希望打造高素质军队),却在现实环境下难以走通。悲观者认为,若募兵制改革最终失败,势必大幅弱化台湾军力,而马英九所追求的“历史定位”将在安全领域留下难堪的污点。
推动募兵制成效不佳,台湾“国防部”自然有责任,但要说由它承担全责也有失公允。参考外军的先例可知,推动募兵制涉及复杂的跨领域问题,需要跨部门通力合作才有可能完成。正因为难度太大,才有人在不得已之下,提出用招募残军后代顶替军队缺额的设想。
从部分“立法委员”提出的草案来看,这项提议虽然打着“孤军后裔回归”的大旗,本质上仍是变相的外籍军团或雇佣兵招募体系。事实上,台军内部早就有出身特战系统的军官提出建立专业外籍军团的建议,主要着眼点是可以不受征兵、募兵制并行限制,通过强化作战训练,培养出无论平战都能直接上用场,降低“死亡边际”效应的可用精兵。
雇佣兵的得与失
传统国家武装力量,即正规军的养成需要长期组织训练,一国就算经济实力强大,也无法在短时间内立刻组建合格的正规军。除资源和时间限制,建立正规军的另一大要素是足够的人口,三者缺一不可。时至今日,军队专业分工益发精细,训练和维持成本进一步上升,故许多国家在战事正酣之际直接向国外招募兵员“代打”,只求速战速决。
除了从招募外籍雇佣兵,还有极少数国家建立正规外籍军团,最负盛名的莫过于法国外籍军团和英国廓尔喀兵团,二者的首要任务是应付海外危机,也就是充当优先投入危险地区的快速反应力量,特别是法国外籍军团,几乎专门用来处理海外动乱,如保护法国海外省以及打击原法属殖民地的恐怖主义活动。
建立外籍军团还能减少因忠诚问题引发叛乱的风险。法国外籍军团的信条开明宗义就强调:成员的效忠对象是军团本身,而非法国,这意味着军团在作战时只问命令,不问原因;同时,法国军方对外籍军团的军官委任非常严格,虽然外籍军团成员在理论上可以循序渐进地成为军官或军士,但大多数最高仅能担任军士,就算成为军官,也很难达到校官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