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维和步兵营接受联南苏团检阅。 孟伟建 摄
身处异国战场,我们铁血担当
——连线我国首个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倾听来自战地的铿锵回响
酷暑时节,在南苏丹硝烟战火中,“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大讨论在我国首个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持续升温。“‘四有’标准如何在维和‘战场’落地生根”“身处战场,如何理解军人的血性与担当”……7月初,记者通过越洋电话与维和官兵连线,感受他们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不断升华的思考与心得。
血性背后,是中国军人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战地日记】 5月31日,联南苏团举办“勇士征途”长行军比赛,参赛者需负重10公斤完成24公里徒步行军。这对中国军人来说不算难事,最大的困难是对当地近40℃的高温不太适应。副连长李晓东跑到后半程已将近中午12时,烈日晒得人头晕脑涨、口干舌燥。最后一圈时,他的右小腿突然剧烈痉挛,不得不停下来处理。联南苏团的保障人员劝他退赛,但简单处理后,他还是拖着伤腿重回赛场。当他一瘸一拐地冲到终点时,很多其他国家维和军人都热情地冲他鼓掌呐喊。最终,中国营有9人跻身前十名,李晓东也获得唯一一个“特别贡献奖”。
【连线解读】 记者:联南苏团是个由多国军人组成的大家庭,你认为中国军人最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