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役大捷,开创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信息化建设先河,成为全军的“标志工程”,在多次重大军事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李贤玉自己也获记三等功。
世纪之初,伊拉克战争爆发,信息化作战的威力,再次让世人震惊。
2003年,多种型号常规导弹列装二炮部队,但由于不同型号导弹采用不同体制的指挥控制系统,相互间联不上、通不了,难以形成整体作战能力。一次演习,几套指挥系统“一个型号一个样”,指挥员守着高技术装备,却只能“通信靠吼、指挥靠手”。
受领某机动指挥系统研制攻关任务,刚刚担任某研究所总工程师的李贤玉作为技术负责人披挂上阵。
那段时间,各型导弹的发射控制命令、作战指挥流程等信息,纷繁交错在李贤玉的脑海里。她带人走遍导弹军营、发射阵地,与官兵摸爬滚打在一起,反复论证,找准需求。
一次,为了调研一组数据,李贤玉在西北戈壁滩上一呆就是半个月,条件艰苦,没法洗澡,蚊虫叮咬,浑身是包,直至收集到有效数据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