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中国军情

解读米格35:填好坑是王者归来 填不好是经典绝唱

解读米格35:填好坑是王者归来 填不好是经典绝唱

2017-02-17 10:24:31

来源:解放军报

  又见米格:经典绝唱还是王者归来

  杨王诗剑

  “见鬼,又是米格!”冷战的天空,时常飘荡着西方飞行员这句饱含愤怒与畏惧的自言自语。

  无论是在朝鲜战场上大放异彩的米格-15,还是二代机中的翘楚米格-21,抑或是斩断“黑鸟”之翼的米格-25,开启了苏联空军喷气时代的米格系列战斗机犹如一面旗帜,带领庞大的红色机群演绎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空战故事。

  然而,随着苏联土崩瓦解,阿尔乔姆·米高扬和米哈伊尔·格列维奇怎么也不会想到,如日中天的米格会在他们撒手人寰后快速衰败。

  就在米格渐渐淡出现代天空时,1月27日,挟裹着俄总统普京的强力支持,加上副总理罗戈津出席代言,米格集团最新型战机米格-35霸气登场吸引全球目光。

  又见35

  两个加号成色稍逊

  “又是35!”这是许多人见到米格-35的第一反应。的确,有了大名鼎鼎的苏-35在前,米格-35的数字型号非常扎眼。不管是机缘巧合还是为了蹭热度,事实是,两个“35”的出生非常相似,都是因为上一代机型老化落后而研制的该系列“最终改进型”。

  既然如此,米格-35的强劲性能只有在与米格-29的对比之下才能彰显。从这个角度来讲,米格-35可谓“腿更长、眼更亮、脑更灵”。

  “腿更长”:米格-35的外形较米格-29增大了不少,特别是机翼及前襟部分,更大的体积意味着能够携带更多燃油,同时,升级后的RD-33MK发动机也更加省油。这一增一减,让米格-35的最大航程远超有着“机场保卫者”绰号的米格-29。

  “眼更亮”: 米格-35具备了挂载先进光电吊舱的能力,大幅提升了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对地面和海上目标的探测、识别、跟踪和打击能力,而这也是俄空天部队目前比较缺乏的能力之一。

  “脑更灵”:相对于航程和雷达的进步,米格-35在航电系统上的升级则是显而易见。一个个代表了先进航电技术的终端设备——液晶屏,构成了米格-35宣传单上的“智能化座舱”。虽然飞机的总体航电水平提高到了什么程度尚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西方媒体对米格-29飞行员“手忙脚乱”的嘲笑将不会出现在米格-35身上。

  米格集团为自己的最新产品也给出了“三代++”的定义,但相对于苏-35这一“三代++”的标杆,米格-35缺少两项关键能力,显得成色不足。

  一方面,据米格集团总经理介绍,米格-35并未装备此前试装的“甲虫”A有源相控阵雷达,而是与米格-29K上相同的“甲虫”M机械雷达。虽然探测距离相同(均为160公里),但技术层级的差距却是真实存在。在这一点上,米格-35甚至还比不上三代半战机。

  另一方面,发布会展出的米格-35样机并未装备矢量推进发动机,虽然看似保留了安装矢量喷管的能力,但观众可能更怀念十几年前惊艳巴黎的米格-29OVT。

  标准三代机的“头尾”显然不能给米格-35挑战四代机增添足够的底气。

  又见罗戈津

  复苏大计迷雾重重

  尽管“三代++”的成色稍显不足,但米格-35的确较米格-29有了长足进步,而且也保留了换装相控阵雷达和矢量推进发动机的能力。那么,也许有人会问:缺钱的俄军在两个“35”面前会不会犯“选择恐惧症”呢?

  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在俄军的定义中,米格-35定位轻型,苏-35定位重型,这就决定了两个“35”不是竞争者,而是搭档。俄空天部队司令邦达列夫在发布会上称,未来俄罗斯所有的轻型战机全部由米格-35替代,俄空天部队计划到2020年采购30架。而事实上,这一数量不及俄现役米格-29总数的10%。需求与计划严重不匹配,这一现实,或许正反映了如今米格集团艰难的处境。米格集团想借米格-35翻身,本国空军恐怕指望不上。

  于是,发布会上,米格集团总经理科罗特科夫特意强调,米格-35的后勤与米格-29高度共通、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定制“甲虫”雷达性能等“重点内容”。“俄军工代言人”罗戈津更是宣布将开展大规模的政府推介活动。这样来看,米格-35似乎更像是为出口而备。但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军贸市场,米格-35的定位却又显得比较模糊。

  受限于自身条件,并且有苏-35在前,米格-35一定不会去竞争双发重型战斗机所代表的“高端”市场。而在轻型战机这一市场上,米格-35虽然在综合性能上强过F-16等机型,但双发的米格在购买和运维成本上都要比单发战机高出许多。这对于注重性价比的用户来说,显然不是最佳选择。米格-35这种不上不下的定位,让自己显得比较尴尬。

  实际上,米格-35的设计理念更像一款欧系战机,况且其某些主要战技指标已基本达到甚至超越了“欧洲双风”的标准。如此看来,米格-35的竞争对象应该是欧洲货,但考虑到政治因素,这种竞争也仅仅局限于北约框架外。在屈指可数的机会面前,米格-35还败给过“阵风”。

  当然,一向思路开阔的俄罗斯人会不会将目光从陆地转移到海上,未来会否出现米格-35K也未可知。

  又见下一代

  壮志凌云路在何方

  米格-35固然是发布会的主角,但罗戈津现场宣布的另外一个消息也十分重磅:米格集团在米格-35之后将全力研制四代机。这意味着俄罗斯将成为继中美之后第三个同时研制两款四代战机的国家。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在T-50“难产”的大背景下,曾经在世界航空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米格1.44,能否在18年后破茧重生,还需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从技术上分析,米格集团的四代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隐身。在超视距空战成为主流的今天,解决不了隐身问题,机动性再好也是枉然。T-50就存在这样的弊端。而当年米格1.44创新采用的“鸭”式气动布局设计的隐身性能,在中国的歼-20上已得到了验证。米格集团是否会重拾之前的设计,并进行现代化改进,还需观察。毕竟,发布会上,罗戈津拿出的只有一个四代机的座舱模型。

  除了技术外,资金也是一个大问题。暂不论还在口头上的四代机,就连米格-35的问世也是一拖再拖。实际上,这款战机早在2007年就已披露,本计划2013年装备俄军,可直到现在才正式发布。俄罗斯信心满满的“双四代机计划”前景如何,或许从新装备的“拖延症”中能够窥探一二。

  世人从未怀疑过俄罗斯在军事上重振雄风的决心和信心。然而,与其不断地讲述壮志凌云的故事,还不如踏踏实实地把之前挖的坑先填了。填好了,米格-35就是王者归来;填不好,或许米格-35就真成米格集团的“绝唱”了。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