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中国军情

一支蓝军小队的成长之路

2024-08-26 09:13:00

来源:中国军网

蓝军小队队长刘争准备放飞无人机。胡勇华 摄

审视自我

要像熟悉自己身体一样熟悉装备

刚刚选入空军某雷达旅蓝军小队时,刘争心里充满忐忑。

“要当一个好对手,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是什么样子。”刘争心里清楚,要想当雷达兵的“猎手”,自己必须先掌握更多雷达的工作原理,仅凭印象不行,一知半解不行,得从头到尾,从外到里地仔细研究。

进入蓝军小队,刘争迎来新的挑战。学会更多型号的雷达装备,成了当务之急。

加入蓝军小队第二天,刘争就到某雷达站学习新型装备使用。面对这个参数调整复杂、工作模式多样的新型雷达,他随时记录不懂的问题和学习的收获。

刘争的床头柜里,放着一本活页笔记本。晚上学理论,他记录一点;白天练操作,他记录一点。日积月累,笔记本越来越厚,一个又一个型号的雷达装备在他心里越来越熟。为了像熟悉自己身体一样熟悉装备,即使躺在床上,刘争也会将笔记本拿出来看看,哪些是关键数据,哪些是重要操作,哪些是规避手段……

为了练好基本技能,刘争把学习的目光投向了更远:突出雷达作战技战术性能运用和各类飞行器的保障方法。

一次,旅里开展“擂台赛”,刘争主动报名参加,不仅对装备操作了解更深,还开始探索释放干扰的方法。

“只有把装备性能弄懂弄通,才能知道如何针对性进行对抗训练。”在刘争看来,只有了解掌握装备特性,当蓝军时才能有的放矢。

一次训练中,刘争因调整一个参数值,导致雷达满屏杂波。训练结束后,刘争没有放过这个“失误”,而是又进行了多次验证,摸清了原因。

随着学习逐步深入,这些越攒越多的一手数据,成为蓝军小队展开针对性训练的关键支撑。蓝军小队结合这些数据,开始打磨检验对手的“利刃”。

“从无人机的航线制订,飞行姿态的选取,到释放干扰的类型与时间,都是根据装备特性确定的。”无人机操控手董诗阳说,他们制订的这些蓝军战法,个个都瞄准着各类装备性能的边界点,“这样才能真正检验出对手的‘底数’。”

夜黑如墨,天线飞旋。一切准备就绪,蓝军小队主动出击。

蓝军小队官兵检修无人机。胡勇华 摄

审视对抗

对抗训练的最大魅力是不确定性

塞北大漠,夜空繁星点点。

正在值班的某雷达站一级上士刘志雄发现,雷达上突然出现一批目标,他立即查看飞行计划,确定这个方向并没有训练。刘志雄顿时警觉起来,边上报空情,边跟踪监视。

没过一会,目标突然消失了。刘志雄一下子紧张起来,采取多种操作组合,重新定位到这批时隐时现的目标。刘志雄意识到,目标是想借助地形躲避雷达搜索,一个难缠的对手出现了……这个对手,正是旅里的蓝军小队。

这是该旅机关指导蓝军小队展开的一场“不打招呼”的对抗训练,旨在检验蓝军小队的建设成效及雷达站的战备水平。

这次对抗,让该雷达站“栽了跟头”。对于大放异彩的蓝军小队来说,这次对抗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自身的想法:就是要随机出动、不打招呼与各雷达站展开对抗,只有把提升战斗力作为唯一目标,才能加强对抗训练效果。

“要问雷达兵最缺什么?最缺的就是对抗训练的资源。”该旅领导表示,蓝军小队的出现,让大家既对终于有了身边的“真实敌手”而兴奋,也对这种对抗训练模式带来的不确定性而紧张。

在刘争看来,要把自己练成“敌人”的样子并不容易,扮真演像的根本是一切从实战角度出发。对抗训练作为实战化训练的重要形式,最大魅力就是不确定性,应更新理念、对接战场、优化布局,撬动实战化训练转型。

“恰恰是这种不确定性,才能让平时训练的问题在对抗过程中集中体现。”某雷达站操纵员彭文敬说,对雷达站官兵来说,蓝军小队越刁钻,越能帮助雷达站官兵发现问题,继而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又是一个清晨,蓝军小队在某雷达站旁悄然出现,他们将无人机放飞,又一场对抗训练拉开战幕……

审视胜负

蓝军这块“磨刀石”越硬,越能磨砺出坚强的“红军”

戈壁大漠,战云密布。

随着无人机升空,一场全要素体系对抗训练拉开帷幕。在数百平方公里内,20多支雷达分队机动进入阵地,扫描天穹,严阵以待。

时间已是凌晨,刘争以蓝军小队队长的身份带领考核组来到某地域,临机导调内容,组织对抗训练。

对抗开始后,强烈的电磁干扰,让雷达的屏幕飘起“雪花”,刚被发现的目标,转头就躲进这没完没了的“雪花”之中。雷达操纵员一边想法排除“雪花”,一边瞪大双眼在“雪花”中找寻目标,好不容易捕捉到,可在跟踪阶段目标又丢失了。

百公里外,董诗阳操控的无人机时而低空飞行,时而释放干扰,让参训人员“连连叫苦”。

第一次参加对抗训练的二级上士未永磊有些“懵圈”:过去,“敌情”写在纸上,装在导调人员的口袋里,一个阶段出示几种情况,大家心中有数,处置比较容易。如今,时间不清楚、航线不清楚、高度不清楚……未永磊坦言,对手飞出的航线,比他在战备值班中遭遇的对手还要“刁钻”。

尽管对抗过程异常激烈,但双方对最终的胜负判定却格外淡然。

训练结束后,蓝军小队与雷达站官兵迅速结为一队,连夜进行现地复盘检讨,梳理出指挥链路断层、行动脱节等10余项问题。刘争坦言:“在对抗训练中,胜负不是重点,而是通过发现和解决短板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旅机关也第一时间进行反思总结。各雷达分队的短板弱项,对蓝军小队演真扮像的建议,以及重难点课目的研究成果,都被他们列为下一步训练攻关的重点。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蓝军就是用来发现‘问题’的。蓝军在发现别人问题的时候,也需正视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才能更好地成为不负众望的‘磨刀石’。”该旅领导对这种自主对抗的模式充满了期待,“就怕对抗失真,没有新东西带给别人。每次对抗训练,都得让参训者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压力才行。”

一次次对抗训练,也让蓝军小队对于胜负有着更为清醒地认识:如果过于看重对抗训练中的胜负,可能会适得其反。胜负可以绕过去,但问题不能绕过去。赢了的不一定没有问题,输了的也未必全是问题。进行红蓝实兵对抗演练的终极目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发现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推动部队战斗力实现飞跃。

“‘红军’的成长,才是蓝军真正的胜利。”刘争说。(李仲华 胡勇华)

  • 相关阅读
  • 巴西新型护卫舰下水

    8月9日,巴西为首艘塔曼达雷级护卫舰举行下水仪式。近日,巴西海军在位于圣卡塔琳娜州伊塔贾伊市的造船厂,为首艘塔曼达雷级护卫舰“塔曼达雷”号举行下水仪式。巴西总统卢拉及国防部长、海军司令等500余...

    时间:08-26
  • 波兰采购近百架武装直升机

    美陆军“阿帕奇”武装直升机。8月中旬,波兰国防部与美国波音公司签署96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采购合同。这些直升机将替代波兰陆军老旧的米-24直升机,加快其武装部队现代化进程。此次军购后,波兰将...

    时间:08-26
  • 澳大利亚成立新网络司令部

    澳大利亚空军网络战人员分析情报信息。据外媒报道,澳大利亚国防部日前在联合能力小组基础上成立新的网络司令部。相关人员表示,该司令部将对澳大利亚网络作战力量进行整合,重点服务认知战和电子战,瞄...

    时间:08-26
  • 美海军展示“未来航空联队”

    参加环太军演的美海军“卡尔·文森”号航母。对美海军而言,8月初结束的2024年度环太军演,是其展示实力的重要场合。美海军“卡尔·文森”号航母作为参演部队核心,从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母港前出至夏威夷...

    时间:08-26
  • 空军航空兵某旅开展飞行训练

    王鑫伟 摄近日,空军航空兵某旅开展飞行训练。...

    时间:08-26
  • 在变革转型中换羽新生——来自联勤保障部队某储供基地的观察报告

    热浪蒸腾,兵撒千里,保障如影随形。日前,记者一行来到联勤保障部队某储供基地采访时,一场实战化保障训练正在进行。兵车竞发,官兵协同,一条条通向联合战场的“输血动脉”被迅速搭建起来……“当变革...

    时间:08-26
  • 陆军院校精心构建文职人员名师培养体系

    “作为军校教员,一定要有情怀、有格局、有境界,自觉涵养高尚的师德师风,为学员做好榜样……”近日,陆军院校60名高级职称文职教员走进北京大学,围绕强化政治素养、提升教学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等参加...

    时间:08-26
  • 空军后勤部开设“兵声直通车”服务热线

    初秋时节,巴丹吉林沙漠依旧骄阳似火。高级工程师任华带领3名军士深入沙漠腹地,白天顶着烈日辛勤工作,晚上吃自热干粮、睡旧营房。“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才对得起组织的关爱。”今年即将退役的任华说,...

    时间:08-26
  • 火箭军某旅打造群众性革新攻关平台

    秋日训练场,火箭军某旅一级上士刘晔完成当天的训练,拿到一手数据后满心欢喜——他结合岗位实践改进的某车载系统,在训练中通过了可行性验证。很多战友前来道贺的同时,纷纷竖起大拇指。刘晔却谦虚地说...

    时间:08-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