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南极探秘:南极内陆考察有多难?

南极探秘:南极内陆考察有多难?

2012-03-26 16:22:08

中国南极昆仑站——世界海拔最高的南极考察站

  “这次南极内陆考察非常艰难。一路上经常遇到暴风雪、白化天、地吹雪等恶劣天气,车辆故障也是近几次考察中出现最多的一次,而且大多都是发动机故障,现场很难维修。”已经4次深入南极内陆冰盖考察的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内陆队副队长、昆仑站副站长魏福海对中新社记者说。

  2011年12月16日,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内陆队8辆雪地车,包括4辆PB300、4辆卡特车,拖载着34架雪橇从南极中山站附近的内陆出发基地启程,奔赴1250公里之外的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上的昆仑站。由于不断出现机械故障,抵达昆仑站的车辆仅有5辆。

  海拔4093米的冰穹A点是南极内陆冰盖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也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东南极洲以冰穹A为中心的内陆腹地地区,不仅是南极洲的中心区,也是地球上最干燥、最寒冷和最严酷的地区。

  2011年12月17日,内陆考察队出发仅一天,两辆卡特车出现发电机故障;12月18日,内陆队驻扎在宿营地修理故障车辆没有行进;19日,在距离出发地130公里处滞留一辆卡特车及4个雪橇后,内陆队继续行进,此时南极内陆考察的行程仅走了十分之一。

  “这几年考察队积累了一些车辆的南极内陆使用经验,但这次车辆坏得这么多是我没有想到的。”负责此次内陆考察后勤保障的魏福海对记者坦言,吸取前几年内陆考察车辆使用经验,出发前做了充分准备,配备了车辆易损零件,但这批车辆从2007年中国第24南极考察开始使用,已经4、5年了,有一定损耗。

  目前,中国南极内陆考察所需的物资、设备、油料及考察队员是通过地面运输。因此,运输车辆、发电机及相关机械设备是内陆考察的生命线。

  魏福海说,内陆考察非常辛苦,每个进入内陆的人都要心理准备。南极内陆考察存在天气恶劣、运输困难等特点,在处处充满风险的南极内陆冰盖行进首先需要保证人员安全。

  “冰裂缝在南极内陆经常见到,且往往隐藏在浮雪下面,有的冰裂缝很宽,连雪地车也没办法逾越,如果不小心踩到掉进去,几乎无生还可能。”

  魏福海讲道,这次南极内陆考察也是遇到白化天、暴风雪等恶劣天气最严重的一次。在这种天气开车,只能依赖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根本看不见路,等于闭着眼睛开车,驾驶人员非常疲劳,由于看不清路面,无法避让一些大的雪丘,车颠簸得非常厉害,对车辆雪橇损害较大。

  “南极考察有一种精神支柱在里面,”魏福海说,“26名内陆考察队员不远万里、历尽艰辛从国内来到南极,有一种信念支持着我们必须登顶昆仑站,完成今年考察建设任务。”

  2005年,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登上冰穹A,并于2008年在这里正式建立昆仑站。资料显示,目前,仅有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法国和意大利6个国家在南极内陆建立了考察站。

  “南极内陆考察非常辛苦,也充满风险,因此,内陆考察必须要有特殊环境下的后勤保障能力。”魏福海说,如内陆考察有随队医生,考察队配备了高压氧舱、制氧机,应对突发高原反应,能保障队员性命。

  • 相关阅读
  • 南极探秘:南极的极昼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讲述。在地球最南端南纬90°的南极点上,一年中有半年是连续白天,有半年是连续黑夜,如果...

    时间:02-0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