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莫高窟最后一段40多米长的崖体加固近日顺利结束,涉及敦煌莫高窟本体保护的风沙危害防护工程、栈道改造工程、安全防范系统工程、崖体加固工程全部完工,为千年敦煌遗产构筑起一个全新的安全保护网。
“各个子项目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发挥的作用是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敦煌这一人类优秀文化遗产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说。
风沙危害防护工程、栈道改造工程、安全防范系统工程、崖体加固工程是2008年启动的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的四个子项目,在确保文物安全和不影响正常开放的前提下,敦煌研究院的保护人员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精心组织了施工。
“崖体加固工程2011年就已经完成了95%的工程任务,为了保证游客正常参观,最后一段40多米长的崖体加固今年3月开工,4月底完成了表面风化加固、缓坡清理、锚索锚固等全部工序。”负责崖体加固技术工作的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副所长郭青林说。
崖体加固工程是敦煌莫高窟四项本体保护工程中最后一个完工的,共加固立面崖体890米,完成薄顶洞窟加固1000余平方米。专家介绍,实施崖体加固工程有效防止了危岩坍塌对洞窟文物造成的破坏,特别是上层洞窟窟顶入渗雨水对壁画彩塑可能带来的损坏,同时阻止了崖体沙石落下,保护窟区游客人身安全。
在崖体加固工程完工之前,敦煌莫高窟栈道改造工程、安全防范系统工程、风沙危害防护工程已于2011年底全部顺利完工。
“我们选择了与莫高窟砂砾岩崖体相近的材料,使整个工程改造基本保持了原有风貌,工程完工后,很多之前到过莫高窟的游客和当地人表示,不细看,甚至发现不了这一变化。”负责栈道改造工程技术工作的敦煌研究院副研究员孙毅华说。
原有敦煌莫高窟栈道是上世纪60年代加固工程中建设的,由于当时设计标准低,加之使用时间太长,存在栈道扶手过低、走道板过窄、支墩有松动等问题,影响游客参观和安全,对洞窟内的文物也不利。
专家介绍,此次栈道改造工程共改造栈道1500多米,对部分过窄走道板进行了适度加宽,将栏杆扶手统一加高到了1.1米至1.2米,消除了过去栈道狭窄、结构损坏、栏杆低矮等威胁游客安全的隐患。
“新的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运行后,不光使文物本体的安全防范得到全面提升,而且通过这一系统可以随时监控和管理参观人流,有利于文化遗产科学保护和管理。”负责该项工程的敦煌研究院副研究员马学礼说。
专家介绍,新实施的安防系统工程以入侵报警和门禁系统为核心,以音频复核系统、图像复核系统、通信系统、照明控制系统为辅助手段,在多媒体计算机平台管理控制下,构成一个综合防范能力更强的安全防范技术系统。
地处库姆塔格沙漠边缘的敦煌莫高窟千百年来遭受着风沙的侵蚀和危害,防沙治沙成了几代敦煌保护者持之以恒的工作。在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中,风沙危害防护工程是涉及文物本体保护和区域小环境改造的重要子项目。
“这一工程主要包括修建高立式阻沙栅栏6000米,麦草方格压沙115.3万平方米,栽植植物固沙带11万平方米,铺设砾石压沙带165万平方米。”敦煌研究院保护所副所长汪万福介绍,莫高窟风沙防护工程完成后,形成了防沙障阻沙、沙生植物林带挡沙、麦草方格沙障固沙和砾石压沙的综合防沙、治沙体系,使莫高窟的风沙减少了70%左右,极大减缓了风沙对敦煌壁画和塑像的磨蚀。
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是莫高窟保护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项综合性保护工程,除四项涉及本体保护的工程外,还有一个以A级洞窟数字化和游客服务设施建设为主体的保护利用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