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网上商城品牌负责人于良钏告诉记者,“低价战会保持常态,毕竟我们在家电市场的年销售和年采购有超千亿的规模,打价格战根本不吃亏。”
苏宁易购的“E18”计划,有意把每月的18日作为其促销活动的固定时点,这样的选择“别有用心”。“6月18日是京东的店庆日,到时候我们的力度会更大、更狠。”
闵涓清认为,与天猫相比,京东商城可以说是家电网购的头号“敌人”,但京东打不了持久战。“低价打一年,他们打不起。实际上,京东的价格已经下不来了。”他认为,没有线下庞大的销售规模,京东的低价只能建立在两个基础上,“一是亏损,二是卖残次机型。”
苏宁董事长张近东曾向记者指出价格战背后真正的逻辑,风投几亿下去了,最后不但没有挣钱,还需要继续融资,否则资金链就断裂,“我至今没有看见过哪个企业能通过这种方式取得最后胜利。”没有价格优势,没有高增长的京东,谁还会对京东一掷千金?
消费者心生动摇网购专供机型其实就是偷工减料?
不过,对于京东商城而言,最可怕的批评声可能是来自用户的。即使在线下也有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在网络环境中更容易被放大。
一位电商企业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部分网购平台的厂家“网购专供机型”高达30%到40%,所谓的厂家网购专供、特供产品型号,其实就是偷工减料、降低品质、缩减成本。
而近日,经济之声连续报道了消费者在京东商城网购的爱仕达同一型号炒锅厚度相差两毫米的问题,让这个敏感的话题再度引发关注。节目播出后,爱仕达方面表示,之所以电商产品与超市产品的厚度出现两毫米的差异,是因为他们正在改进产品所致,但仍然无法打消消费者对于“正品”的怀疑。
当然,让用户心生动摇的,还有价格。在媒体工作的孙小姐是京东商城的忠实用户。在几次不错的购物体验后,她一直坚信与线下和其他购物网站相比,京东商城更加便宜、方便。“但现在有的东西涨价了。最近,我发现以前卖38元的猫粮,现在卖45元,但别的地方卖42元。”(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