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同时指出,无论是否是促销的产品,都不得销售不合格产品,否则就违反了《产品质量法》。而且,“不退不换”也涉嫌“霸王条款”,属于不规范的合同格式条款。
一位消费者对记者说,商家促销可以招揽人气、提高销售额、扩大名气,可谓一举多得,而消费者却成为“被忽悠”的对象,被促销活动“绑架”。
“对消费者来说,从表面看是在享受一场低价盛宴,但实际上促销力度远远不会达到预期,导致成交量也不会很高。”易观国际分析师陈寿送表示。
促销面前 消费者需擦亮眼睛
姜奇平说,在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应该零容忍。如果商家在降价促销中存在欺诈、欺骗,涉及侵害消费者权益,那就要做好消费者保护和自我保护工作。
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冬认为,实际上这样“促销”的商家很多,在以往案例中,实体店“虚标原价”属于“非典型性的欺诈”,让消费者自认为“捡了个大便宜”,而单独去维权实际却很困难。此时,监管部门应对经营者的虚假宣传、侵犯消费者权益等行为,行使行政查处权。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表示,价格战始终是电商采取的首要促销手段,苏宁、京东等几家此次可以说是把价格战推到“顶峰”。价格大战势必会给市场带来一定混乱,而受其影响,电商盈利的时间可能会延迟。
她指出,价格战使电商企业内耗加大,电商企业在开展降价促销时,应避免挑起恶性竞争,要如实宣传,确保用户体验,同时要把诚信放在重要位置,对消费者负责。(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