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非遗为何难解传承人之困

非遗为何难解传承人之困

2012-12-26 11:10:18

  刚刚闭幕的北京文博会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受到广泛关注。值得思考的是,很多非遗项目虽然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但依然面临后继乏人、濒临失传的局面——

  困 局

  “宫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早年的宫廷珍品,你看它多漂亮、大气。”在12月19日至23日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期间,79岁的康玉生亲自上阵,现场演示宫毯制作技艺。

  康玉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宫毯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说做宫毯是个苦差事,工艺精细繁琐,近年来老艺人陆续退休,而年轻人却招不上来,从业者越来越少。“现在从事此技艺的全国只有7个人。”而在2008年,这个数字是“10余人”。

  近年来,被尊为“人间国宝”的非遗传承人尽管受到国家级的重视和支持,但在工业化量产和商业化运作的冲击之下,这些非遗项目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空间不断受挤压而碎片化、边缘化,随着传承人大都迈入银发高龄,许多绝活、绝艺因后继乏人濒临失传危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宫毯织造技艺因为列入了国家级保护项目名录,并有着北京地毯五厂的全力保护支撑,所以传承状况在全国来看,并不能算太糟糕。在地方,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传承人离世而成“广陵绝唱”的现象也不鲜见。

  2011年1月22日,94岁的严邦镇与世长辞。作为浙江省衢州西安高腔的“活化石”,他的去世,标志着一部西安高腔传奇的终结。2011年年底,湖南省株洲县“太湖皮影戏”传承人唐升习过世,“太湖皮影戏”也随之失传。

  非遗传承人保护面临严峻挑战。

  瓶 颈

  在文博会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绣的代表性传承人孙颖指着一件华美的龙袍说,这里面用了大量纯金拉成的细丝,要几个月才能完成,这使其价格非常昂贵,而价格高又直接影响了销路。

  其实很多非遗项目都是如此,因其制作方法的繁复、精巧,材质的独特、珍贵,只能手工制作,再先进的机器设备也替代不了其中的手工工艺。宫毯、京绣、雕漆、牙雕、景泰蓝、花丝镶嵌等非遗技艺,从设计到制作全都采用手工,中间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制成一件作品往往历时几个月甚至几年。

  今年春天,记者去采访国家级传承人、雕漆大师文干刚时,看到他正带人往一面涂好漆的屏风上贴画稿。这面屏风,是为即将建成的北京市非遗博物馆制作的,已经进行了整整一年,还没正式开始雕刻。

  手工制作的作品精美绝伦,但也必然带来批量生产有难度、资金捉襟见肘、人才短缺等问题。而这三大问题,正是扼制非遗发展的普遍性难题。

  “要能沉下心,吃得住苦,耐得住寂寞,还要有一定的悟性,好苗子比较难挖掘。”这是很多老传承人一致的感受。同时,由于资金方面有一定的缺口,非遗项目要吸引和留住年轻人也存在困难。近年来,京绣、雕漆、花丝镶嵌等非遗项目都在尝试招聘大学生,但两三千元的月薪的确没什么吸引力。

  “一上午坐着不动,可能也做不完一片叶子。”花丝镶嵌大师王树文在接受采访时说,“正是由于工艺繁琐,一直以来很难招到合适的人,城里人不愿意干,只好从山东、河北等地农村招学徒。”

  差 异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是渗透在血脉中的文化,是以人为载体、长在人身上的活体遗产,因人而生、因人而传。因而在遭受市场浪潮的冲击与洗礼时,很多项目的传承与发展状况,往往与传承人的个性特质密切相关。

  • 相关阅读
  • 两老艺人成非遗传承人

      记者日前从市非遗中心了解到,南朗崖口飘色传承人谭浩彬、古镇六坊云龙舞传承人蔡沾权两位老艺人成文化部办公厅公示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谭浩彬作为南朗崖口飘色的传承人,他传承...

    时间:10-23
  • 105个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被调整撤销

      文化部日前公布了国家级代表性项目保护督查工作的调查督查报告,对10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提出进行调整、撤销的建议。这标志着国家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动态化管理有了实质性...

    时间:10-16
  • 非遗艺术品《达摩祖师》拍出260万

      114件拍品成交率88%,成交金额774.4万元,第一届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拍卖会昨天在刘海粟美术馆举行,成交率之高出乎许多人意料,预计上午10点半结束的拍卖会延时近40分钟才告落幕。  开拍前15分钟,拍卖厅已...

    时间:07-23
  • 我市3人被确定为“非遗”项目传承人

      本网讯 (孔兰)日前,省文化厅公布了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单位,商洛市有3人被确定为传承人。  根据名单,商洛花鼓传承人辛书善、商洛花鼓传承人...

    时间:07-05
  • 武汉设立“非遗传人库”

      据新华社消息 (记者 廖 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简单被记在名录上,更要世代传承,成为人们心上的珍宝。记者近日从武汉市有关方面获悉,武汉首次设立“非遗传人库”,保护那些几近沦为历史的民间艺人及其...

    时间:06-20
  • 首都非遗保护创出京味儿特色

      太平鼓、连派评书、老北京风味小吃、京式旗袍……6月的北京,独具特色的非遗展览展示成为各大博物馆、文化馆的重头戏,身怀绝技的非遗传承人纷纷走进社区、学校,让首都市民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气息中。...

    时间:06-14
  • 洛南国省两项非遗节目成功出演陕西省人民剧院

    6月9日,洛南县被列入国、省非遗名录的"洛南静板书"、"洛南民间担芯子"成功出演"水韵山魂美在陕南"--陕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晚会。...

    时间:06-12
  • 江苏省6位大师获国家非遗薪传奖

      在“世界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6日在京颁奖,全国共有60位非遗传承人获此殊荣,其中我省有6人榜上有名,分别是:蓝...

    时间:06-08
  • 国家非遗广东五华提线木偶戏遭遇传承瓶颈

      入选国家非遗项目、亮相世博会技惊四座、演出足迹遍及海内外,在一度沉寂后,拥有600多年历史的民间传统剧种广东五华提线木偶戏,近年来重回艺术舞台,风光再现。而五华木偶剧团团长李新贤开创的木偶书法表演,更...

    时间:04-17
  • 山西农家女孩自创“蒙眼剪纸”绝技 项目列入非遗

      把眼睛蒙上,郑平能用剪刀和红纸“蜿蜒”出大千世界。很难想象,熟练掌握这门罕有绝活的,是一个只有25岁的山西农家女孩。  在山西民间,那些年过半百的老大娘和淳朴俊秀的姑娘,常常借助一把小小的...

    时间:03-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