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项革命都是从输入操作开始的,其实电视也不例外。同洲电子董事长袁明说,我们在电视机顶盒中设置一个编码芯片,把操作图像高速编码,然后借助手机屏和PAD屏进行解码操控,这样就可以利用手机的便利性来解决操作距离上的问题。这里面有一个技术难点,就是必须要解决100毫秒以内的延时问题,我们通过定制高速压缩芯片,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所以说,有核心技术,才能更好地进入到四屏合一时代。
浪潮公司则是带来了以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全新定义的智能云电视整体解决方案。全新浪潮智能云电视系统将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业务平台中,为广电网络运营商提供了端到端的全面解决方案。在提供标准的交互电视直播、点播、时移、回看的基础上,系统通过终端与云平台的联动,可以实时了解用户的喜好,继而根据用户的收视行为习惯,为用户自动推荐会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可以大大提高双向业务的使用率。同时,通过自动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系统会优化用户的节目列表和推荐内容乃至广告投放,每一个电视终端的EPG都会因为用户的喜好而不同,真正实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自动差异化服务。
从立体到超高清
研究显示,大型高科技屏幕电视机的涌现,也是观众对电视节目的感情升温、收看电视时间增长的一个原因。在英国,2012年,超过1/3的电视机销售额来自于3D电视机。观众对于电视节目的消耗量也在大增,现在英国每年录制的节目时长约为4.55亿小时。
近年来,我国3D电视产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许多厂家推出了3D电视机,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将3D电视搬回家。2012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北京广播电视台、上海广播电视台等6家单位联合开办了全国首个3D电视频道。目前,3D电视频道已经超过了50个。
某大型网站针对3D电视用户消费习惯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消费者对3D电视的前景非常看好,近八成消费者认为3D是中高端电视的必备功能。
不过,由于技术有局限,再加上节目制作成本高、内容少、品质一般等问题,当前,消费者对3D电视的满意度并不高。在前述调查中,选择“满意”的消费者不足四成。
那么,3D电视技术的发展前景怎么样?它会被市场上已经在热炒的“4K(超高清电视)”技术抛在身后吗?
对此,专家认为,3D正处在上升期之后的断层阶段,越过这个鸿沟必须依靠内容和技术这两个翅膀,4K不可能替代3D,但4K可以带来更好的3D效果,这也是迈向裸眼3D电视的起步。
在技术层面,不用佩戴3D眼镜就能有身临其境观看体验的裸眼3D,其技术正在日益成熟。业内人士预测,不用多长时间,市场上的裸眼3D电视就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消费状态;在内容层面,据有关部门透露,到2015年,全国将具备制作播出10个3D电视频道的能力,打造5个3D电视节目制作基地,形成年产3000小时3D节目拍摄制作生产能力。
专家认为,随着3D技术的日益成熟,它也许不再是彩电的主要卖点,而仅是一项附加的功能而已,在可期的未来,强大的多功能电视或许将取代单一的3D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