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中国“蛟龙”号潜水器将展开第二三航段任务

中国“蛟龙”号潜水器将展开第二三航段任务

2013-07-19 11:46:20

  18日,参加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次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二、三航段任务的人员全部到船,母船“向阳红09”完成船舶加油加水及机器校正,食品补给到位,静待19号起航的命令。

  与第一航段相比,“蛟龙”号在二、三航段里将走得更远,任务也更艰巨——先后赴东北太平洋中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和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勘探申请区开展近底生物调查、地质取样、海底摄像和相关海底试验作业。

  “下潜深度不是唯一目的,后两个航段特别关注海洋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现场总指挥刘峰说。

  预计从厦门出发18天后,“蛟龙”号将抵达位于东北太平洋中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执行第二航段作业任务。在这个7.5万平方公里的合同区里,中国享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

  “第二航段初步计划在两周左右作业时间里进行5次预定下潜和2次机动下潜,最大下潜深度约5000多米。此次有10位科研人员随船科考,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对合同区域海底资源环境进行详细勘察,了解其本底情况,为今后的实际开采、绿色开采做好准备。”刘峰说。

  来自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学家王春生研究员对此行充满期待。

  “我参加过十来次大洋科考。但这次真的不同,我们科研人员可以乘着自己国家研制的潜水器深入海底,深海就是科研的第一线。”王春生说。

  开展结核试采区沉积物原位工程力学参数测量;近底航行拍摄海底录像和照片,进行结核小尺度分布规律研究;采集结核合同区不同生境类型的巨型底栖生物样品和视像资料,分析比较海底平原和海山链巨型底栖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为深海采矿环境影响评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履行我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勘探合同的义务;开展近底微地形地貌调查,为结核试采提供精细的海底地形……科学家们此行重任在肩。

  过去中国采集深海生物样品基本靠拖网,方式粗放且效率低。拖上来的生物大多被挤压碎了,没有完整保存的样本,而且无法确定采集到的生物在海底具体位置。

  “这次我们计划对沉积物和生物进行原位采集。同时为尽可能保护生态环境,会再做一些实验。比如把几种海底平原的生物迁移到海山链,如果它们能在新家快乐生活,就说明我们在平原地区采矿不会对生物多样性带来严重损害。”王春生说。

  “蛟龙”号2012年6月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的7000米级海试中成功下潜至7062米深度并开展作业,标志着中国具备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海底进行作业的能力。

  2013年6月10日至7月10日“蛟龙”号在中国南海执行首次试验性应用航次的第一航段任务,成功进行了10次下潜,完成了对超短基线定位系统标定、长基线定位系统试验,冷泉区和‘蛟龙海山’科学考察等相关任务。

  完成所有三个航段任务后,“蛟龙”号及其母船“向阳红09”船预计于9月20日返回江苏江阴。

  • 相关阅读
  • 揭秘蛟龙号基线定位系统:深度误差不超过1米

      基线系统是一种水下导航定位系统,分为长基线、短基线、超短基线3种。这些系统都需要多个基元,基元之间的连线称为基线,根据基线长度可判断属于哪类系统。长基线系统由于其基线很长,所以定位精度高,采用长基线...

    时间:07-03
  • 我国首向社会选拔6名蛟龙号潜航员

      7月2日,国家海洋局新闻发言人石青峰宣布:我国第二批深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学员选拔工作正式启动。选拔活动首次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的6名潜航员学员中将包括2名女潜航员学员,这在我国尚属首次。  选拔工作将如...

    时间:07-03
  • 蛟龙号潜水器今日首次搭载女性科学家下潜

    根据“蛟龙”号现场指挥部决定,6月20日,来自同济大学的女科学家杨群慧将搭载“蛟龙”号下潜到南海冷泉区。这是“蛟龙”号的第56次下潜,杨群慧也因此成为“蛟龙”号搭载的第一位女性科学家。...

    时间:06-20
  • 中科院研究人员科技助力“蛟龙号”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最新消息显示,“蛟龙号”将于未来一周内离开江苏的江阴码头,赴南海开始试验性应用。与以往只搭载潜航员及研发人员不同,此次深潜将首次出现专门从事实验研究的科学家的身影。这...

    时间:06-04
  • 获得“出国护照” 蛟龙号将转战深海勘探

      历时10年、耗资3.5亿元的863计划重大科研任务——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研制与海试项目,今天在江苏无锡通过了科技部专家组的验收。这标志着我国系统掌握了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设计、建造和试验技术,实现了从...

    时间:04-28
  • “蛟龙号”深潜器将从今年6月起投入实际应用

      去年创下7062米中国载人深潜纪录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将从今年6月起投入实际应用,执行深海资源勘探、环境调查、底层生物研究等工作。  上海科技馆科普大讲坛24日围绕“蛟龙号”开讲。...

    时间:03-25
  • 中船重工702所总工程师:“蛟龙号”今夏将再赴太平洋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所总工程师颜开6日表示,目前“蛟龙号”正在整修装备,今年夏天将开赴太平洋进行资源环境考察。  由702所作为总体设计和集成的责任单位及总设计师单...

    时间:03-07
  • “蛟龙号”后续型号关键部件将国产化

      5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七零二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颜开表示,目前“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已经顺利结束了研制阶段,将从2013年开始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即应用阶段,真正用于海洋科学考察研究。在未...

    时间:03-06
  • 中国“蛟龙号”将奔赴南海开展试验性应用

      记者日前从中国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了解到,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明年将牵头组织“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试验性应用,执行“南海深部科学计划”。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刘峰介绍,预...

    时间:11-16
  • “蛟龙号”业务化应用关键热点解答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结束7000米级海试任务后,随母船“向阳红09”于16日返回青岛。这标志着“蛟龙号”已完成研制与海试,即将转入业务化应用。对于刚“毕业”...

    时间:07-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