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
何为热射病日射病?
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属于重症中暑。该病通常发生在高温高湿的天气。
持续闷热会使人的皮肤散热功能下降,热量集聚在脏器及肌肉组织,进而伤害到中枢神经,继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患者出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咳嗽、哮喘、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等现象,死亡率高达40%至50%。
日射病,仅与阳光直接照射有关。由于在阳光下暴晒过久,头部缺少防护,突然发生高烧、耳鸣、恶心、头痛、呕吐、昏睡、怕光刺激等现象,这便是日射病。严重的日射病也能致死。
症状:产生高度的意识障碍,体温上升至40℃以上,不明显地流汗,皮肤干燥。
罕见高温三大成因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分析了连日来各地罕见高温的三大成因。
何立富说,副热带高压是影响夏季天气的主要系统。今年不仅副高控制南方地区的时间长,副高本身的强度也偏强,再加上没有强有力的台风来与副高对抗,这使得一些地方出现了比较极端的高温天气。
他说,造成这种罕见高温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
首先,长江中下游梅雨期与历年相比较短,出梅较早,副热带高压从7月上旬便开始持续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下沉气流的影响,天气晴朗少云、太阳辐射强、大气湿度大,天气潮湿闷热。
其次,副热带高压强度明显强于历史同期。往年七月上中旬长江中下游还处在梅雨季节,而今年由于出梅早,高温日数明显偏多,再加上副热带高压比较强,导致气温持续攀升。
造成高温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的异常。截至目前,北上并深入内陆的台风几乎没有。往年因为有台风登陆,副热带高压在台风的影响下会撤退、断裂,天气也呈现出热一阵、台风来后又降温的天气形势,即间歇性高温。而今年台风影响偏南,主要在台湾海峡和南海一带活动,导致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制内陆,高温长期“煎熬”着长江中下游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