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白狐》、《神奇》、《逃出生天》四部电影将于9月底上映,冲击国庆黄金档,上演一场规模空前的国产3D电影大战。这四部影片全部号称花重金雇用国际3D技术团队,真的是为海外3D制作公司送去了一块“肥肉”。相比之下,国内3D制作公司却遭遇尴尬,别说吃“肉”了,甚至连“肉汤”——练手的机会都没有。业界专家忧心忡忡地说,国内公司的技术并不差,但要是没有拍3D电影的机会,就永远赶不上好莱坞。
有钱的制片方都想找好莱坞
当下,中国观众对3D电影的消费热情高涨,3D银幕每周都在增加。这是拍摄3D电影的市场优势,导致国庆档竟然涌进四部国产3D影片,数量之多前所未见。这些影片都宣称,为了呈现一流视觉效果,聘请的是国际3D技术团队。
魔幻爱情片《白狐》,从美国好莱坞请来3D视觉总监基斯·科利尔及其御用团队,对影片的立体效果进行全程监控。导演彭氏兄弟拍摄的《逃出生天》耗资约1.2亿元,重金邀请美国、韩国顶尖3D技术团队加盟,全程3D实景拍摄。导演彭顺解释:“《逃出生天》的目标是打造亚洲首部3D火灾灾难大片,所以视效方面我们下足了功夫。”而胡雪桦表示,他导演的《神奇》是在好莱坞进行的后期3D转制,视觉画面震撼。
徐克在古装大片《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中尝试水下3D摄影,请来拥有水下3D经验的澳大利亚摄影师。而幕后技术团队被徐克盛赞为“亚洲天团”,由两家韩国技术公司和北京一家特效公司来负责。谈及这一国际化团队,徐克豪言要打造出华语最强3D电影。
有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目前国产3D电影产量一年约为15部,每部影片的3D制作费一般在500万元至1000万元之间,每年全部影片的3D制作费在1.5亿元以内。这些钱就几乎全部被国外3D制作公司赚走了。
北京灵动力量3D公司算是国内最好的3D公司,今年接到了3部影片,但大部分内地公司根本没有机会。用北京灵动力量经理谌鸿翔的话说,有钱的制片方都想找好莱坞,差一点的就去找加拿大和韩国的公司,现在印度的公司也开始跟中国的公司抢活儿了,而中国普通3D制作公司很难接到项目。
本土团队设备过硬经验欠缺
国内3D产业可谓刚刚兴起,3D基地、制作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能够承接3D业务的本土公司已达几十家,但很多公司的技术人员大多不懂艺术,以拍摄简单的电视片、旅游片为主。“3D电影分为实拍、后期转制两种,真正能进入电影市场的国内3D公司仅为个位数,能进行3D实拍的公司更少,也就三四家。”谌鸿翔说,像灵动力量拥有300人的规模,已是国内最大的3D制作公司。
“我们用的都是进口设备,仅从技术标准上讲,我们跟美国、韩国并没有多大的差距。”谌鸿翔话锋一转,但技术服务于艺术,国内导演大多不懂得如何运用3D技术来创作,而国内3D公司又缺乏拍摄经验,尤其是实拍经验,导致整个电影的技术呈现比好莱坞差很多。
“我们的工程师只知道执行任务,不会主动给导演提供想象力,在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上不够完美。”拍过国内3D动画大片《兔侠传奇》的导演孙立军说,从纯技术上讲,追赶好莱坞是没问题,但在综合艺术创作上,国内3D公司还有很大差距。他还表示,海外团队非常敬业,他们的效率也更高,是国内团队的3至5倍。
最适合做成3D电影的类型片是科幻大片、魔幻大片,但国内大多是都市喜剧片,特效大片数量太少,供3D团队实践的项目更少。“而美国一直都在做3D电影,经验很丰富。”3D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白强说,3D技术必须跟后期特效结合在一起,国产片大多投资小,特效制作就很差,出来的3D效果注定好不了。谌鸿翔更是悲观地认为,从整个电影特效制作水平来说,国内影片比好莱坞影片差了有二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