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网络新媒体特别是最新的手机移动传播媒体兴起以后,其巨大的传播优势,使得传统印刷媒介主动寻求与新媒介融合,文学栖息于种种新旧媒介之间,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左右逢源,立体传播,正一步步验应着一个“全媒体文学”的神话。在“全媒体文学”时代,短信文学与传统文学将是相互融通,彼此渗透,共同构成着文学的一种立体存在形态。
但与此同时,欧阳先生也指出,短信文学不会成为一种主流文学,其有限的文本容量、易逝性的存储特点、重趣味和娱乐的创作理念等,注定了它只能是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一种补充,短信文学的准确定位应该是“文学的点心”、“文学零食”。
短信文学的前景依然很广
2003年被称为我国短信文学元年。这一年,正统文学界开始认可短信文学这种形式。此后四五年时间是短信文学发展的黄金期,各种短信文学大赛此起彼伏,关于短信文学争论也不绝于耳,戴鹏飞、千夫长等知名短信写手声名鹊起,《城外》、《大宝小贝》、《中国式燃烧》等作品也相继出现,短信文学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近几年感觉短信文学风头已过,渐趋平寂,究其原因,一方面,人们已经熟悉了这种新型的文学样式,新鲜感已经过去,开始去追逐更新的热点,比如微博、微信等;另一方面,与网络文学甚至传统文学已走向深度融合,无形中从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自身的独特品格。那是不是短信文学就将随着技术的进步走向穷途末路了呢?
欧阳文风认为,短信文学依然能承载深邃的思想观点,优秀的短信作品不仅优美而且充满了人生智慧,它能够小中见大,在方寸的汉字之间写出文学的厚重感与人性的关怀,虽然这样的作品目前还不多见。而且,短信文学与传统文学也并非完全对立的,他们有着文化基因上的共通性:短信文学犹如流行了数千年的唐诗宋词小品文,在骨子里渗透着一种古老的休闲文化的气息,非常切合东方文化气质上的内敛、文字上的简洁和对诗情画意的追求。可以说,短信文学既具有鲜明的传统东方色彩,又很好地与现代高科技结合,方便快捷地让忙碌的现代人在随意自由的诙谐幽默中,充分体验着“游戏”语言的快感。由此,短信文学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假以时日,一定会产生很多优秀的短信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洗,优秀的短信作品也一定会流传下去。
作家张念也认为“短信是对汉语的一种魔方式的拼贴,其中运用很多隐喻、双关语、藏头诗、回形诗等写作的方式,表现了现代反讽的精神、狂欢的气质、幽默感等等,一个作家要让自己的语言丰富,就不应忽视短信文学的话语方式。”从中不难看出,短信文学的生命力依旧旺盛。文学作品流传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大浪淘沙,传统文学作品如此,短信文学作品亦然,短信文学发展的时间还非常短暂,短信作品的流传还须较长时间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