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觉得国产动画不缺技术只缺创意和资金,其实恰恰相反,国产动画最缺的就是技术。”动画片《魔角侦探》的导演和编剧傅博说,技术涵盖动画制作的所有环节和流程,包括故事分镜人物、场景设定、原动画色指定等,“人们通常认为的‘不缺’,只是传统加工动画流程中最末端的场景绘制和中间帧绘制,这些工作有美术基础的人都能干。”
刘大宇认为,国产动画片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首先,很多动画片的主题既看不到当下人们的生活和心灵需求,也找不到一种能引起共鸣的价值观,以致无法解答人们的现实问题,只能止步表面。反观美国动画片的主题永远是明确而延续的。比如《机器人总动员》关注全球环境,《飞屋环游记》探讨如何对待老人的问题。这些动画片从现实中提问,最终才能给观众以深刻触动。
再有,国产动画行业内部尚未建立起健康的生态环境。现有的动画商业模式不仅束缚创新,而且在应对市场时非常盲目,许多出品方甚至把动画片当成了衍生产品的托儿,一味压缩创作投入,结果只能恶性循环。事实上,中国每年在国际获奖的做动画的年轻人也不少,但是三五年后这些人并没有脱颖而出。“这不是个别现象,说明目前的动漫产业环境埋没了人才。”刘大宇说。
动画片的受众不应局限于儿童
在某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职员程博看来,动画片的受众不应局限于儿童,“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对于美好的事物都曾有无尽幻想。动画片就是把幻想带到眼前的媒介。所以,动画制作者们不能再以糊弄小孩的心态做各种幼稚的设定。”
他还指出,在创作动画片时,也不能老是认为国外的就一定是好的,“我们这样一个千年古国最不缺的就是历史和故事,多元的民族融合为动画人物的面孔、习惯、语言提供了非常多的素材。《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的京剧元素不是就很深入人心吗?”
陈廖宇认为,要做出好的动画作品,首先一定要重视现实的生活感受和情怀,因为动画的世界再天马行空,最终还要落到展现人物的精神魅力上;其次,不能老想着通过投机取巧获得成功。需要花钱、花时间才能达到的效果,就别想着耍聪明走捷径;再者,要重视叙事方式的探索,动画的内核是如何讲出一个好故事。只有无数动画人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出好作品,才能真正建立起中国动画的全新形象。
如何才能重振国产动画?调查中,受访者给出的首要建议是 “鼓励原创,加强策划能力”(74.6%);其次是“丰富动画题材”(59.9%);“灵活发掘和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排在第三位(59.6%)。其他建议还有:对扶持项目进行监督,注重品质而非数量(43.6%);培养大量动画人才(41.6%);注重国际交流(40.2%);作品要重视观众的偏好和品味(32.3%);完善审查制度(25.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