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接电话、拍照、计算运动量、测脉搏……穿戴式设备的“神通”愈发广大。昨日(29日),打出专为儿童安全设计的口号,又一互联网企业360“挤”进穿戴式设备领域。“需要注意的是,现在还没能看到哪一家做出了规模化市场。”互联网评论人士洪波评价道,穿戴式设备不是要取代智能手机,而这也是目前不少厂商的误区所在。
360手环盯上儿童安全市场
给孩子手上戴上手表样式的智能手环,上班途中手机便会推送一条消息,“您的孩子已安全抵达幼儿园”;孩子没在寻常时间回到家,手机立刻收到一条警示信息……昨日,同此前传出的版本不同,360公司推出的首款穿戴式手环“360儿童卫士”有些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儿童安全市场。
360公司副总裁沈海寅介绍,通过在手环内部装置GPS陶瓷天线和后台的云端数据传输,家长就可以用手机上的APP应用向手环发送一个命令,精准获得孩子的实时位置和行动轨迹。此外,手环具备的通话和录音功能也让家长可以随时拨通手环,听取到孩子周围的声音。
“智能手表很酷很有趣,但不实用。我们不想做那样的产品。”刚一开腔,360公司CEO周鸿祎便有些不客气地解释这款穿戴式设备的出炉。和手机制造商优美通讯合作,他表示销售环节将完全不考虑研发成本,“目前的初步定价在199元左右,12月中旬将在京东商城等渠道开放销售。”
事实上,在穿戴式设备上有所动作的互联网企业不止360一家。没有“广而告之”,此前已有所布局的百度昨天悄然上线了专门的可穿戴设备网站,目前“咕咚”健康手环和inWatch One两款设备已经出现在了商品区中。这两款设备在推出时就已应用了百度开放云的服务,提供图像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
据了解,百度已经组建一支覆盖硬件、软件、云服务的团队,进行可穿戴式设备的研发。相较于“老大哥”的专注,360则显得随意不少,“这次的手环是手机卫士团队的点子,之前的随身WiFi则是手机助手团队的主意。”周鸿祎说道,360公司所有产品的研发团队都可参与穿戴式设备的研发。
硬件成本优势促厂商“扎堆”
又一颗石子投向早已不平静的湖面。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姜奇平说,在互联网企业纷纷拥抱“移动互联”的大背景下,目前360杀入穿戴式设备领域并不令人意外,而能造出多大动静还需要“各凭本事”。
同样被视为里程碑事件,去年4月谷歌眼镜发布,集智能手机、导航、相机等功能为一体,重量仅为几盎司;今年2月苹果亮出可穿戴式杀手锏——iWatch手表,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上市,拥有Facetime、WiFi、蓝牙、Airplay等功能;3月,谷歌推出“会说话的概念鞋”,当传感器收集了鞋子的运动信息后会发出语音评论;上月索尼宣布已研发SmartWatch第二代产品,加入了NFC功能……
不仅是国外巨头厂商,今年以来穿戴式设备在国内市场的推出同样被排得“满满当当”。今年5月,百度推出“咕咚”健康手环;6月盛大推出了GEAK智能手表和GEAK魔戒;8月映趣科技经过两年时间研发的inWatch系列智能腕表上市。此外,小米、华为也先后传出将上线相关产品的消息。
不仅如此,中国更被视为穿戴式设备的一大“爆发地”。
Berg Insight公司的最新预测是,2017年全球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出货量将会突破6400万台,是2012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830万台的近8倍。而艾媒咨询发布的《2012-2013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15年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超过4000万台、市场规模达到114.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