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我科学家发现大脑中介导树突棘修剪分子机制

2015-08-10 09:27:07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人民网上海8月7日电 (记者姜泓冰) 《细胞》期刊今天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于翔研究组题为《树突棘的协同修剪与成熟由树突棘间对Cadherin/catenin复合物(简称3C复合物)的竞争所介导》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大脑发育进程中存在的“树突棘之间竞争”的分子机制,即相邻树突棘之间对3C复合物的竞争,决定了它们在树突棘修剪过程中的不同命运——胜者更加成熟与强壮、败者则被修剪,从而揭示了发育过程中神经环路精确化的新机制和重要规律。

于翔研究员介绍说,我们的大脑由大约一千亿个神经元组成,它们通过突触相互联接,形成庞大的神经网络,从而调控我们的感觉、运动、记忆与情感。这个网络中大部分的兴奋性突触位于神经元树突上一种名为树突棘的微结构上。在发育早期,树突棘的数目与突触的数目快速增加,当个体进入青春期、神经网络的复杂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会进行精确化,从而达到最佳的信息传递与储存效果,表现为总体树突棘数目的减少。这一“树突棘修剪”的过程对于大脑正常功能的行使至关重要,在包括孤独症等发育性神经系统疾病中均发现了树突棘修剪的异常。不过,对于介导树突棘修剪过程的分子机制,人们尚难确知。

于翔研究组以与小鼠触须感觉对应的大脑桶状皮层为实验范式解析上述问题。发现桶状皮层的树突棘修剪受触须感觉经验的双向调控,并且该过程与树突棘形态的成熟协同发生。他们据此推测树突棘的修剪与成熟是由一种竞争依赖的机制所介导:相邻的树突棘同时竞争胞内的某种有限分子资源,获胜的树突棘得以存留并变得更加成熟,而败方则接受被修剪的惩罚。

为了探寻这种分子资源的真实身份,他们在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体系中进行活细胞成像,并发现在单个树突棘上局部富集一类细胞粘附分子3C复合物,可以同时导致被刺激树突棘的增大和相邻树突棘的缩小或消失。他们进一步发现通过光遗传学手段激活单个树突棘,并与相邻未激活的树突棘进行对比,可以模拟在体观测到的树突棘命运分化:前者增大而后者则被修剪,并且这一过程依赖于3C复合物在两个树突棘中的重新分布。这种树突棘的命运分化取决于两个树突棘之间的物理距离和N-cadherin的动态变化。进一步的实验证实,局部增加部分树突棘突触前的3C复合物水平,可以使它们在神经环路精确化的过程中拥有优势,更容易存活与成熟;而与其相邻的,拥有相对较低3C复合物的树突棘则更多地被修剪掉。此外,神经电活动对于树突棘修剪和成熟的调控也依赖于3C 复合物的作用。

《细胞》杂志的审稿者认为,该研究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对(哺乳动物)前脑的树突棘修剪进行了现象描述,并对其神经电活动依赖性与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究。基于突触修剪在脑发育和精神障碍中的重要作用,可以预见该研究的影响将十分深远。

该课题由博士研究生边文杰在于翔研究员的指导下完成。课题受科技部973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基金的资助。

  • 相关阅读
  • 我科学家领衔太平洋海洋与气候评述被《自然》刊登

    图为胡敦欣院士(左)和蔡文炬教授(右) 图为吴立新院士。 人民网青岛6月18日电 (记者 宋学春 刘颖婕) 今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胡敦欣研究员领衔17位国内外海洋学家和气候学家合作撰写的“...

    时间:06-18
  • 我科学家发现控制山羊产羔数关键基因

    我科学家发现控制山羊产羔数关键基因---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羊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通过构建文库和测序的方法,在山羊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组织中发现了一系列与山羊产羔数相关的重要基因,为利用分子育种方法提高山羊产羔数提供了新思路。...

    时间:03-27
  • 我科学家发现抑制艾滋病病毒新途径

    记者胡其峰28日从中国农科院获悉,该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郑永辉研究员领衔的基础免疫创新团队近日发现了抑制艾滋病病毒囊膜蛋白合成的新途径。...

    时间:09-29
  • 我科学家实现人脑意念操控机械

    我科学家实现人脑意念操控机械---中国首次用病人颅内植入电极意念控制机械手,成功完成高难度的肢体运动...

    时间:08-27
  • 我科学家成功让西北沿黄灌区重度盐碱地作物增产三成

    我科学家成功让西北沿黄灌区重度盐碱地作物增产三成---由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主持研发的西北沿黄灌区盐碱地改良关键技术近日研发成功。...

    时间:08-15
  • 我科学家破解H7N9感染人奥秘

    记者从中科院获悉,该院高福课题组在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跨宿主传播机制研究上取得新突破,阐明了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原因。...

    时间:11-28
  • 我科学家发现鸡肉品质相关新基因

      肉的品质是肉鸡最为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针对其遗传机理的解析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记者7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获悉,由该所副所长、家禽遗传育种研究室研究员文杰领衔的科研团队近日在鸡肉品质候...

    时间:11-08
  • 我科学家发现新“疼痛基因”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教授刘静宇、姚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张学合作,成功揭示家族性发作性疼痛疾病的致病原因。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  疼痛是人...

    时间:11-04
  • 我科学家首次阐明维C如何精确调控基因修饰

      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人们熟知的营养成分维生素C能够通过调控基因修饰来影响细胞命运。这不仅是科学家首次阐明维生素C如何精确调控基因修饰,也证明该营养成分调控细胞命运的剂量效应,颠覆了学术领域内的传...

    时间:10-31
  • 我科学家探寻气候对粮食生产的作用

      记者胡其峰28日从中国农科院获悉,由该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唐华俊主持的国家973计划项目“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系统的影响机理及适应机制研究”近日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的8篇论文同...

    时间:10-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