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鸿雁传信、永不失联”:“鸿雁”星座首发星成功发射 一期60颗卫星预计2022年组网运营

2018-12-30 11:04:19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题:“鸿雁传信、永不失联”:“鸿雁”星座首发星成功发射 一期60颗卫星预计2022年组网运营

  新华社记者胡喆

  个人智能手机可以直接进入卫星应用领域,一期60颗卫星预计2022年组网运营……12月29日,“鸿雁”星座首发星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轨道,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鸿雁”星座的建设全面启动。

  怀着“沟通连接万物、全球永不失联”的美好愿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自主建设的低轨卫星通信系统——“鸿雁”星座目前正如火如荼进行。据了解,“鸿雁”星座将成为中国首个满足基本卫星数据通信需求的系统,在太空中构建一条四通八达、覆盖全球的信息“丝路”。

  “卫星互联网”:一幅万物互联的太空商业新蓝图

  在商业航天发展如火如荼的当下,低轨星座和移动通信行业正交织勾勒出一幅让人向往的商业蓝图。卫星互联网被认为是卫星通信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产物,是信息网络构建从平面到立体的重要拓展。低轨卫星互联网是指利用地球低轨道卫星星座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为主的卫星系统。相比与高轨卫星具有低时延、易于实现全球覆盖的特点。

  国际上,围绕低轨星座互联网掀起新一代太空经济热潮。在需求和市场的牵引下卫星互联网星座逐渐走向大众,规模越来越大、应用越来越广,卫星互联网星座容量快速增长、速率显著提高、服务不断扩展、成本明显降低,正在颠覆传统的电信行业概念,引领产业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近年来,诸多低轨通信卫星星座提出实现“为全球所有人提供网络通信服务”的愿景,得到全世界广泛关注。专家认为,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发展将进一步带来传统通信卫星运营体系的变革,呈现加速规模商用、天地融合应用、高低轨联合发展的新特征,以及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

  “作为开放的商业星座系统,我们秉承共建共赢理念,愿与世界各国在航天科技与应用领域开展广泛合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云介绍,建设“鸿雁”星座是支撑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我国全球利益的重要手段。

  “鸿雁传信、永不失联”:“鸿雁”星座将为偏远地区用户提供通信保障

  数据显示,我国网络覆盖率在2015年才首次超过50%,而在世界范围内,这一比例在2018年仍未超过50%,在高山荒漠、深海远洋等偏远区域,仍存在通信空白。

  “鸿雁”星座的建设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系统建设完成后将具备全天候、全时段及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实时全球双向通信能力,为海洋、两极、偏远乡村、山区、海外等用户提供通信保障,在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实现“沟通连接万物、全球永不失联”。

  “未来要面向全球商业市场,解决行业市场、消费者市场中的痛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志成对星座前景充满信心。

  “鸿雁”星座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提供航空数据业务,可支持飞机前舱的安全通信业务,并为航空器追踪及应急处理提供可靠通信保障,同时支持后舱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已与中国民航局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鸿雁”星座系统空管应用研究及机载宽带通信服务合作。

  “终端不变、体验不变”:个人智能手机将直接进入卫星应用领域

  面对大众最关心的个人应用问题,谢云表示,星座实现全球覆盖后,个人智能手机将直接进入卫星应用领域,支持用户从地面网络切换到卫星网络,用户终端不变、体验不变。

  按照规划,“鸿雁”星座一期预计在2022年建成并投入运营,系统由60颗核心骨干卫星组成,主要实现全球移动通信、物联网、导航增强、航空监视等功能;二期预计2025年完成建设,系统由数百颗宽带通信卫星组成,可实现全球任意地点的互联网接入。两期系统建成后,数百个“小鸿雁”可填补地球表面的通信空白,构建我国自主“海、陆、空、天”一体的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接入系统。

  “后续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将创新星座运营模式,提供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终端产品及应用软件,面向全球开展系统运营,提供移动通信、物联网、热点信息广播、导航增强、航空监视、宽带互联网接入等服务。”谢云说。

  • 相关阅读
  • 数看中国手机品牌2018攻防战

      2018手机市场依旧处于低谷,无论国内还是海外。   根据Counterpoint发布的2018第三季度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报告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共销售3.868亿部手机,同比下降3%。坐拥全球第一大手机销售地区名头...

    时间:01-07
  • 几秒即可获结果 新算法让企业评价更高效

      知识爆炸的时代,大数据已非一个新鲜名词,呈指数级增加的数据量级与数据类型,百花齐放的计算智能,日新月异的计算设备不断提升人类的认知能力与知识储备。然而成熟的大数据应用远未实现,大量现象与结论仍...

    时间:01-07
  • 人工智能终端纷乱涌入 急需标准引路

    ??? 2018年末,在GSMA TSG终端工作组第34次会议上,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起人工智能(AI)终端标准立项,获得大会全票通过。   这是一次标准立项,而非标准通过,为什么却被产业界视为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发展的...

    时间:01-07
  • 潘建伟:强国征程中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12月18日,非常幸运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讲话。在讲话中,总书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百年的探索做了全面总结:“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

    时间:01-07
  • 嫦娥奔月究竟“奔的啥”?

      1月3日的朋友圈被首张月背图刷屏。当日10时26分,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月球中继星传回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众所周知,人类探月的征途早就起步...

    时间:01-07
  • 从“傻白甜”到“杠精” AI有了认知智能萌芽

      每个人身体里都有一个“杠精”:“这可不一定”“我可不这么认为”“那可说不准”……这些“杠”词要么在心里默念、要么在口中碎碎念、要么大声讲出来,无论是否表达,“杠”的意识出现均是人类独立思维的表...

    时间:01-07
  • 欧盟AI道德准则草案出炉

    ??? 近日,据外媒报道,欧盟委员会(EC)任命的人工智能高级专家小组发布了AI开发和使用的道德草案,内容长达37页,提出可信赖AI应具备两大要素,以及AI不可为的基本原则。   欧盟AI道德准则草案指出,可信赖...

    时间:01-07
  • 2018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美国   癌症免疫疗法成热点,基因编辑安全引关注   本报驻美国记者 刘海英   2018年,美国科学家向癌症这一顽疾发起冲锋,以细胞免疫疗法为代表的癌症免疫疗法成为研究热点,不断取得新成果,如证明...

    时间:01-07
  • 特写:冰天雪地“修橇战”

      新华社南极昆仑站1月5日电特写:冰天雪地“修橇战”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当地时间4日10时,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昆仑队从海拔4018米的营地“拔营”,继续向60公里外的南极昆仑站进发。车队行驶了30公里...

    时间:01-05
  • 特写:冰天雪地“修橇战”

      新华社南极昆仑站1月5日电特写:冰天雪地“修橇战”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当地时间4日10时,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昆仑队从海拔4018米的营地“拔营”,继续向60公里外的南极昆仑站进发。车队行驶了30公里...

    时间:01-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