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激励创新 引领发展——我国科技奖励制度在改革中完善

2019-01-07 14:57:13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题:激励创新 引领发展——我国科技奖励制度在改革中完善

  新华社记者张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事迹广为人知,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奋斗不息、创新不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在改革中发展完善,逐步建立健全既符合科技发展规律,又适应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科技奖励体系。

  “五大奖”形成 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在改革中完善

  1978年3月,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会上对7657项科技成果举行了隆重的颁奖活动,标志着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恢复。40年来,我国科技奖励制度在改革中不断完善。

  ——奖励体系不断丰富。国家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相继恢复,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先后设立。随着国家五大奖体系形成,我国科技奖励体系不断完善。

  ——奖励质量持续提升。1999年科学技术奖励改革将国家科学技术奖总数从每年奖励800项左右减少到不超过400项,2017年又将奖励数量减为不超过300项。

  ——确保权威性和公信力。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始终把促进公开、公正、公平评奖作为科技奖励的生命线,自2006年起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来,全面规范和完善了相关工作程序、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使国家科技奖励的管理和评审工作更加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

  ——有力支撑国家科技战略。例如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中星火奖的增设,2005年把科普纳入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奖励范围,2008年将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纳入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奖励范围等,均为国家科技战略有效实施提供了支撑、引导作用。

  10余万人(次)获奖 国家科技奖励提升科学氛围

  40年来,一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一大批优秀科技成果获得奖励,极大提高了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知识、崇尚科学、积极投身科学的良好氛围。

  1999年以来,29名杰出科学家摘取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我们感到十分荣幸和激动,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科技工作者的热情关怀。”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孙家栋院士说,“荣誉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科技战线的全体同志!”

  40年来,国家共授予10多万人(次)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20个国家的113位外籍专家和2个国际组织、1个外国组织国际合作奖。共授予自然科学奖项目1230项,技术发明奖4112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2323项,包括高温超导材料、载人航天、青藏铁路、特高压交流输电、超级计算机、人类基因组计划、杂交水稻、甲型H1N1流感防控等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

  “新时代,我们的科技事业走出了仿制跟踪,进入了创新征程,我感到了科技兴国、科技强国的强大力量。在知识爆炸、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未来前途无量。”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泽山院士说。

  与此同时,科技奖励评价注重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通过奖励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成果,引导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力。

  近年授予的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中,企业参与完成的项目都保持在75%以上,牵头完成的达35%以上。获奖者既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等一大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国有大中型创新企业,也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自主创新能力突出的民营企业。

  地方科技奖励超6000项 多层次奖励促全面创新

  作为我国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省部级科技奖和社会力量科技奖同样在调动科技人员创造性、推动学科或行业科技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9年5月颁布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加强了对省、部级科技奖的管理和指导,鼓励和规范社会科技奖励活动。

  目前,部级科学技术奖平均每年授奖约2500项,地方科学技术奖每年授奖约6500项。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部门和地方注重从自身需求出发,激励和引导不同的科技创新活动。很多地方新设置了一些具有地方和时代特色的科技类奖项,有效激发了各方面的创新创造热情,推动国防安全和地方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

  自1999年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后,通过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社会力量科技奖奖励数量日渐增多,评审日渐规范。目前设立的面向全国范围社会科技奖励达277项,每年授奖约13000项成果(人)。

  从奖励对象看,不同的奖励各有侧重,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科和行业,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态势,奖励质量逐年提高,涌现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陈嘉庚奖”等一批学科或行业影响力较大的奖项。

  • 相关阅读
  • 100个加速包 也没抢到票

      “每分钟‘光速’抢票100次,已经用了100个加速包,我咋就还抢不到票呢?”说起这几天的遭遇,白领张浩连连摇头叹息。随着抢票大战进入白热化阶段。面对“一票难求”,很多人买起了“加速包”、“加速套餐”...

    时间:01-08
  • 网络新“枫桥经验”报告发布:技术赋能治理 纠纷线上化解

      上世纪60年代初,浙江诸暨枫桥镇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的“枫桥经验”,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典范而被多地效仿。在跨入数字经济时代的今天,“枫桥经验”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

    时间:01-08
  • 细胞打印:筛选个性化肿瘤药物“新招”

      “用3D打印出的微型肝脏组织,移植到小鼠体内,小鼠的生存时间有明显改善,有新生血管生成。”近日,在由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生物增材制造产业组主办、迈普医学承办的“生物3D打印驱动创新医疗”学术论坛上...

    时间:01-08
  • 来,看看这些上榜成果中的奇思妙想

      近日,中国科协发布“2018年中国生命科学进展”,克隆猴、天然免疫的“阴阳平衡”机制等成果入选。十大成果年年有,2018年的又有哪些特点呢?   几占半壁江山 4项神经科学领域成果入选   在十大成果中...

    时间:01-08
  • 中国市场成为“全球零售业实验室”

      总部位于瑞典的宜家集团近日在上海宣布,由集团旗下宜家购物中心投资开发的上海临空宜家荟聚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这一项目总建设体量逾43万平方米,投资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宜家购物中心中国区总裁丁晖透露...

    时间:01-08
  • 人工智能或能提前一周预测台风

      日本海洋研究机构和九州大学的研究小组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开发了从全球云系统分辨率模型(NICAM)气候实验数据中高精度识别热带低气压征兆云的方法。该方法可识别出夏季西北太平洋热带低气压发生一周...

    时间:01-08
  • 《科学》预测2019年科学大事件

      新年伊始,美国《科学》杂志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对2019年科学领域即将发生的大事件进行了预测,其中包括揭示细胞内部的秘密、发现新物理学、确定下一个太阳系探测任务等等。   聚焦极地冰层   如果你...

    时间:01-08
  • 开辟新时代科技创新远大前程

      我们国家从来不会忘记开拓创新者,党和人民总是给予民族脊梁以崇高礼赞。   今天,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党和国家的荣誉殿堂上,少长咸集,群贤辉映。在此,我们向大会的召开和获奖科技人...

    时间:01-08
  • 国家科学技术奖全面实行提名制

      “2017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奖中试行提名制后,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评选全面实行提名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奖励办)有关负责人透露,2018年是《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进入正式实...

    时间:01-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