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载人龙飞船首飞:美航天不再“仰仗”俄罗斯飞船?

2019-03-04 07:01:43

来源: 新京报

  从安全出发,2011年美国就终止了航天飞机载人的太空探索,一直改由乘坐俄罗斯的宇宙飞船到空间站进行研究。

  美东时间3月2日2时49分,美国太空探索公司(Space X)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首次试飞载人版“龙”飞船(Dragon 2)。

  根据Space X的规划,飞船发射24小时后与国际空间站进行对接,5天后脱离空间站返回地球。载人龙飞船内有7个座位、3个窗户,能够一次搭载7名宇航员。它还为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携带大约180千克物资。

  美国探索星空历来是使用航天飞机

  在人类仰望星空和探索星空的实际操作中,能否把人送到太空是一个既检验科技水平的试金石,也是人类能否深入探索和研究太空的分水岭。实际上,载人到太空并返回,人类早就做到了。但是,要将人员送到空间站或月球和火星上,并且平安地送回到地球着陆,有着不同的技术和安全路径。

  这种不同的技术和路径实际上体现为美苏的激烈竞争。1957年,苏联率先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又把第一名宇航员送上太空。美国当然不甘心落于苏联之后,于是推出了“阿波罗登月计划”。但是,美国把宇航员送上太空使用的是可部分重复使用、实现天地往返的航天飞机。

  苏联使用的则是一次性产品——宇宙飞船,如“联盟”号系列载人飞船和“进步”号系列货运飞船。载人飞船把人送到空间站或太空后,在返回地球时,是让返回舱实现软着陆,让里面的人平安返回地面。这种返回方式可以较大程度地确保人员的安全,但是,飞船只能使用一次,因而造价和成本比较高。目前,随着科学发展,现在可以多次往返使用。

  美国在当时经过评估,采用了如同飞机一样可以多次起飞降落的航天飞机,并认为在使用上更先进,还可降低成本,一架航天飞机至少可以重复使用100次。但是,实践证明,航天飞机的安全性是一个巨大的短板。

  航天飞机安全性不及宇宙飞船

  1986年1月28日上午11时39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发射升空后第73秒就发生爆炸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

  不幸在几年后再次上演。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重返地球大气层时解体,导致美国7名宇航员死亡,而且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是美国的首架航天飞机,执行过多次升空任务。

  这两次航天飞机失事一次是在发射升空之时,一次是在返回地球之时,说明载人航天飞机一旦失事,就是覆巢之卵式的灾难,因为航天飞机没有在紧急情况下出逃的通路,或者说无法设计逃离通道。

  当然,并不是说载人飞船就不会出现故障和意外,但相比而言,载人飞船有返回舱,在出现故障时可以启动逃生机制逃亡。2018年10月11日,俄罗斯联盟号载人飞船升空时出现故障,俄罗斯宇航员阿列克谢·奥夫奇宁和美国宇航员尼克·黑格启动逃生机制,返回舱与火箭紧急分离,并抛出降落伞安全着陆。因此,只要逃生机制正常启动和运行,载人飞船的安全性就比航天飞机大得多。

  从安全出发,自美国的第4架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于2011年退役后,美国就终止了航天飞机载人的太空探索,一直改由乘坐俄罗斯的宇宙飞船到空间站进行研究。这既受制于人,也说明了美国在这一领域的落后,美国当然要采用各种方式追赶。

  美国抛弃航天飞机

  现在,Space X采用的也是飞船,说明在太空探索的技术路线上,安全已经成为各个国家认可的第一要素。既然飞船的安全性迄今还没有后来超越者,所以它也就成为各个有志于载人探索太空的国家的首选。

  当然,Space X的载人飞船在此之前已经有所创新和改进,也就是试验成功了可重复使用的升空火箭,因而可以节约很多成本。

  不过,此次Space X公司发射的飞船只是搭载一个假人模型,身着太空服,坐在窗户旁边。在其头部、颈部和脊柱周围都装置有传感器,可搜集人类在乘坐太空飞船时可能会遇到的力量类型的数据。并且,还要看5天后脱离空间站返回地球时是否能顺利着陆,以及评估从假人模型获得的数据是否安全。

  Space 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表示,“龙”飞船2的重点仍然是服务于美国宇航局,这说明该项技术正是美国太空探索的重要技术力量,也是太空竞争的一种体现。而且,如果“龙”飞船运行正常,将寻求商业客户,这些客户可能会包括前往国际空间站的私人公民。

  因此,“龙”飞船载人模型升空试验,既是美国本土航天飞船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关键第一步”,也是在为未来的太空旅游奠定基础。

  □张田勘(科普作家)

?

  • 相关阅读
  • 2019年“移动互联网应用自律白名单”出炉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记者高亢)近日,中国反网络病毒联盟公布了2019年“移动互联网应用自律白名单”,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猎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高德软件有限公司、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等公...

    时间:03-13
  • “科技强国 科普惠民”: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将于5月19日拉开帷幕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记者岳冉冉、胡喆)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将于5月19日在北京启动,为公众开启一场“科普惠民”的“盛宴”。   记者是从近日印发的《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关于举办2019年全国科...

    时间:03-13
  • “雪龙”归航 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取得多项成果

      新华社“雪龙”号3月12日电(记者刘诗平、董峻)经过131天、3万海里航行,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搭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12日回到上海、走上陆地。南极考察期间,科考队经受了严酷自然环境的考验,克...

    时间:03-13
  •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我国将探索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记者刘红霞)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12日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上说,我国将探索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加大海外维权力度,使中国的知识产权在国外也能得到有效保护。  ...

    时间:03-13
  • “5G时代的精彩,将超乎想象”

      全国两会开幕至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代表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5G技术与应用。   2019年被称为“5G元年”,而中国在世界各国面向5G的“冲刺”中占据了先机。以“大带宽,大连接,低时延高可靠”...

    时间:03-13
  • 英国更注重人工智能基础性研究

      想骗取索赔?小心被提供快速法律咨询的在线“机器人”揪出,通过使用语音识别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线“机器人”已能检测出哪些属于欺诈性保险索赔。企业想更好地节约开支?可以使用人工智能软件,通过分析...

    时间:03-12
  • 阿里“吃”三通 快递格局生变?

    ??? 阿里巴巴将投资46.6亿元,间接获取申通14%股权,此举被看作是入股圆通、百世、中通后续   频繁入股快递公司的阿里巴巴,终于集齐“三通”。   继圆通、中通之后,申通也转投阿里麾下。3月11日早间,申通...

    时间:03-12
  • 量子通信是不是伪科学?潘建伟这样回应

      “墨子号”发射快三年了,到底有什么新发现?量子通信和公众有什么关联,到底是不是伪科学?10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潘建伟有...

    时间:03-11
  • “悟空”号卫星: 拨开暗物质的“乌云”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   “过去的一年,那只‘猴子’没有让我们失望。”春节后,记者来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该台副台长、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席科学家常进开门见山地说。   当全国上下都在庆祝...

    时间:03-11
  • 2019商业航天时间表出炉 将实现首次海上发射

      3月10日零点28分,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中星6C卫星送入太空。至此,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刷新为“300”。记者从航天科技集团获悉,2019年我国商业航天发射依然亮点频频,包...

    时间:03-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