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在“硬质”世界里,柔性电子技术大有可为

2019-07-22 07:49:14

来源: 科技日报

  折叠屏手机已上市,柔性芯片也来了,马斯克刚刚发布的脑机接口系统,让可植入大脑的超细柔性电极火了一把。尽管如此,在以“硬质”为主导的电子世界里,柔性电子技术才刚刚起步。

  日前,第二届柔性电子国际学术大会(ICFE 2019)在杭州举行。会议期间,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和光明网还联合举办了以柔性电子技术为主题的第二期“科学麻辣烫”科学沙龙活动。

  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方兴未艾的柔性电子技术,要实现与现有电子系统“刚柔并济”,还需要突破不少挑战。

  力学与封装是两大难题

  柔性屏幕、柔性芯片、柔性电极只是柔性电子技术的冰山一角。实际上,信息技术所涉及的传感、信息传输、信息处理、能源存储等多种环节都有望实现柔性化。

  据介绍,柔性电子概念最早可追溯至对有机电子学的研究,大约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科研人员试图用有机半导体替代硅等无机半导体,从而使有机电子器件具备柔性特点。

  “现在柔性电子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研发人员很多时候在尝试,试图突破传统思路,创造新的领域和产业。”清华大学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冯雪说。

  不难想象,作为一个新兴领域,目前柔性电子技术的研发过程仍充满重重挑战。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沈洋认为,整体而言,目前柔性电子技术主要面临两个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力学问题,柔性电子元器件在反复折叠、弯曲时会不断承受交变应力,时间久了容易开裂、出问题,目前主要通过结构设计克服这个问题。”沈洋说,第二个挑战是电子封装问题,就是把在柔性基板上集成的部件严丝合缝地封装在一起,并实现预期功能。

  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晓东以柔性传感器举例说,一方面,现阶段还缺乏可靠的制备工艺实现大规模生产。另一方面,科学家仍在探索如何让柔性传感器与人体形成可靠的黏附界面层,并具备生物兼容性。此外,动态耐受性也是柔性传感器面临的重要考验,因为它常常需要在用户身体处于动态的情况下采集数据。

  二维材料或是未来选择之一

  在柔性电子器件的材料选择上,科研人员也在不断摸索。

  沈洋介绍,美国西北大学教授约翰·罗杰斯是柔性电子领域的先驱之一,罗杰斯的研究证实,像硅这样原本又硬又脆的材料,在变得非常薄或尺度非常小之后,会具有一定柔性。

  这当然是个好消息。因为硅在目前半导体材料中占主导地位,把硅基片柔性化,可以说是实现柔性电子系统的“捷径”。

  “一代材料一代器件,材料是我们做电子器件最重要的基础之一。目前我们正在探索将硅基电子元器件柔性化的同时,又保证其高频、高速的导电特性。”冯雪说。

  不过,受摩尔定律制约,硅基半导体的性能几乎发挥到淋漓尽致,逐渐接近天花板。对于柔性电子领域而言,探索新的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柔性材料,也变得迫切起来。

  陈晓东介绍,目前国际上对柔性电子材料的选择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从传统的无机材料转向有机材料,比如将高分子材料、有机半导体用于柔性电子材料。另一种思路是将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相结合,使用所谓的混合材料来研发柔性电子技术。

  自石墨烯被制备出来后,由单层原子构成的锡烯、二硫化钼和黑磷等二维材料受到半导体行业关注。沈洋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二维材料的相关研究也将有益于柔性电子技术发展。

  “很多二维材料已经表现出比传统硅材料更加优越的性能,比如更高的电荷迁移率,更小的功耗等等。”沈洋认为,研究基于二维材料的柔性电子元器件,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记者 刘园园)

  • 相关阅读
  • 5G时代北斗将脱下“高冷”外衣

      中国北斗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不过仍有一种疑问时而发出:北斗都提供服务那么久了,为何我们的手机里还没有用上北斗——说好的北斗导航,为何大众难以直观地感受到?   这样的疑问,或将在5G时代终结。  ...

    时间:07-29
  • 抢修管网、预测误差 能源领域AI强刷存在感

      作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前沿,人工智能因为在汽车工业、高端制造、互联网等众多领域的应用而广受社会关注。事实上,电力、煤炭、石油化工等看似距离人们遥远却又时刻影响人们生活的能源领域和产业,对人工智能的...

    时间:07-29
  • 摩拜实施新版计费规则 系今年第二次上调价格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从7月26日开始,摩拜单车在深圳、上海、广州、佛山、厦门、成都等地正式实施新版计费规则。所谓新版计费规则,一句话来说就是涨价了,而这已经是今年以来摩拜单...

    时间:07-29
  • 空调到底开多少度才合适

      世界气象组织日前发表声明称,仍在不断上升的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导致气温升高和海洋酸化,2015年至2019年很有可能成为有气温记录以来最热的5年。高温一来,办公室与家里的空调遥控器大战也随即开启。往往是一...

    时间:07-29
  • 我国科技创新质量仍有待提升

      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国连续第4年保持上升势头,排名第14位,和去年的第17位相比,上升三个位次。   怎么看待这张来之不易的创新成绩单?26日,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

    时间:07-29
  • “探索一号”的垃圾分类

      “船上执行非常严格的垃圾分类,绝对不能乱扔。”登船第一天,听到“探索一号”船长刘祝的要求,来自同济大学的TS12第二航段首席科学家翦知湣立刻笑着接上:请放心,我们已经受过充分的训练了。   垃圾分类...

    时间:07-29
  • 上海“AI生态圈”抢先机赢未来

      今年的5月21日,上海(浦东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正式揭牌,这是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之所以选择上海“先行先试”,工业和信息化部给出四条理由:上海产业门类齐全,具有大数据的资源优势...

    时间:07-29
  • “人工树叶”让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二氧化碳分子式的排列就像两个人紧紧拉着手,这种结构让二氧化碳分子极具化学惰性。我们要做的就是强迫它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与别的物质发生反应,把它变废为宝。”在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巩金龙教授眼里,如何...

    时间:07-29
  • 我运载火箭落区安全控制技术首次验证成功

      记者28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获悉,26日13时40分,长征二号丙火箭一子级残骸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被顺利找到,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首次栅格舵分离体落区安全控制技术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成为继美国之...

    时间:07-29
  • 我国民营商业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入轨 突破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故事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25日),由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双曲线一号遥一长安欧尚号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按飞行时序,将两颗卫星及有效载荷准...

    时间:07-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