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苍蝇比你反应快,或因看世界的方法更简单

2019-09-16 08:22:16

来源: 科技日报

  我们拍苍蝇的时候,苍蝇会非常迅速地飞走,你知道苍蝇是怎么看到威胁并迅速做出反应的吗?

  近日,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研制了新型仿生复眼视觉系统,通过对复眼结构及探测方法等多个层面的模拟,发现昆虫可能是根据目标发出的光强度来探测目标轨迹,其复眼结构基于光能分布的目标空间定位方法,能在极短时间内感知物体迫近。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光学快报》上,美国光学学会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

  还原昆虫视觉系统

  “昆虫复眼视觉系统体积小、重量轻、视场角大、时间分辨率高、运动目标探测灵敏,这使其具有其他成像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然而昆虫复眼快速感知物体目标运动轨迹的机理还不明确。” 课题负责人宋乐副教授介绍说,“自然界昆虫复眼的尺寸极小,理论上并不能够进行清晰的成像,但昆虫普遍具有很强的趋光性,而且相对于清晰成像而言,光强的信息量比较小,这对需要极短反应时间来保证生存的昆虫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希望通过仿生系统来探索并证实这种特性。”

  研究团队利用单点金刚石切削法,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上制作了表面有169个子眼的仿生复眼。子眼采用六边形微透镜阵列密接排布,以避免产生子眼间盲区;同时,子眼面形采用非球面,通过对非球面的优化,进一步降低了光学像差。这种仿生复眼可模拟昆虫复眼功能,每个子眼均可作为独立的视觉感受器。子眼半径约1毫米,169个子眼形成一个尺寸约为20毫米的组件,其视场角可达90度。

  研究人员通过在构成复眼的曲面透镜和图像探测器之间放置一个锥形导光器件,使表面弯曲的复眼可以均匀地接收来自不同角度的光。锥形导光器件由多束光纤熔接而成,具有传像功能,可在提供无畸变图像传输的同时,实现图像缩放。“采用这种策略,一方面可将复眼透镜所成的曲面像转化为平面像以便平面探测器接收,另一方面可将复眼透镜所成的大视场图像等比压缩为较小的像,以使其能够全部无损地成像于小尺寸平面探测器上,实现耦合,从而降低了对平面探测器的技术要求。”宋乐介绍说。

  由一面马赛克墙获得灵感

  新型仿生复眼器件虽然制作完成了,但是如何利用仿生复眼模拟昆虫看世界,实现高灵敏度探测,却又是一个难题。“我们尝试了很多方法,也采用了很多高复杂度的算法,力求从子眼图像中获取更多的细节信息,来确定目标位置,但因为运行时间太长,探测速度总是上不去。”宋乐回忆说,“直到有一天,我们在一家餐厅里看到了一面马赛克墙,墙上密布的马赛克块在灯光的映照下,呈现出了形态各异的光斑和光晕。那一瞬间,灵感就来了。”在新设计灵感的指引下,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能分布的目标空间定位方法。“打个比方,将复眼展平后就类似于一面马赛克墙,每个子眼就像每一个马赛克块,假设我们用一个光源照射墙面,由于光源位置、角度的不同,受其影响的马赛克的块数以及光能分布的规律也会有所不同。”宋乐说。同理到复眼,研究人员提取了目标图像的相对亮度来进行探测,即由每个受光子眼的光强、中心子眼的光强以及中心子眼的像素数,即可确定目标的远近,大大简化了算法的流程。

  “通过用仿生复眼实现高灵敏度探测,我们发现昆虫或许仅根据物体的亮度就能定位目标,就像只需要了解受光源影响的马赛克块数的平均值就可以定位目标一样。而人类需要复杂的图像信息来判断物体的位置,就像必须要了解每一块马赛克受光源影响的信息一样,这样反应就会慢很多。”宋乐介绍说,“这种简单的探测机制非常适合昆虫的脑神经系统,因为飞行昆虫的神经系统比脊椎动物的要简单得多,眼睛和飞行相关肌肉之间直接的神经元链也只有6—7个细胞。仅仅需要处理图像的明暗灰度信息,便可使昆虫对威胁作出快速反应,可帮助它们躲避捕食者。”

  研究人员还发现,目标距离复眼系统越远,定位精度就会越低,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昆虫都是近视眼。

  可应用于各种领域

  这种新型仿生复眼能够快速探测目标的空间位置,未来可以应用于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飞行器、生物医疗等领域。“无人驾驶汽车会遇到许多突发事件,例如行人突然出现,前方车辆急停或者急拐弯等等。若将仿生复眼系统应用于无人驾驶汽车上,则可以辅助实现快速探测或自动躲避。”宋乐介绍说。

  复眼系统本质是一种单相机三维定位系统,与传统的多目立体视觉系统相比,复眼系统的体积较小,可实现紧凑空间内的立体探测,例如医用内窥镜等领域。

  此外,这种复眼结构还可以应用于光伏系统的高效能量转换。宋乐解释说:“我们知道,太阳能电池板的能量转换与光线入射电池板的角度有关。若将复眼系统引入光伏系统,则可以利用复眼对光线的大视场接收能力,提高其能量转换效率。”(科技日报 陈 曦 通讯员 张 华)

  

  • 相关阅读
  • 地球“指纹”指引人类探寻下一个家园

      太阳系外是否有生命?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犹如寻觅一座圣杯。   目前,天文学家已发现4000多颗系外行星,研究这些行星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找到另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为未知的将来寻找下一个家园。...

    时间:09-24
  • 部分暗物质由原始黑洞构成?科学家称并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科技日报北京9月23日电 (记者张梦然)包括欧核中心(CERN)科学家在内的一个国际团队,借助超级计算机聚焦大爆炸后瞬间诞生的原始黑洞,再现了光子与氢之间的交互。他们分析后发现,宇宙网是一个由气体和暗...

    时间:09-24
  • 科技部:新型研发机构应对标市场化薪酬

      记者从科技部网站获悉,近日科技部印发了《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该文件提出十八...

    时间:09-23
  • 距今5000年!良渚文物中发现最古老五角星图案考古探秘

      对于现代人,尤其是中国人来说,五角星是最熟悉的多边形了,与此同时五角星在外国也是见惯不惊的图形,现实生活中它的存在似乎也很平常。它可以庄严地出现在许多国家的国旗上,也可以很威严地出现在军人们的...

    时间:09-23
  • 继“奥陌陌”之后,太阳系迎来新“访客”

      2017年,“奥陌陌”成为第一个闯入太阳系的“星际访客”,在天文学界引发一阵喧哗与骚动。关于“奥陌陌”可能是什么,众说纷纭,包括外星人的飞船、小行星等。但在科学家还未来得及细细品味并揭示其“庐山真...

    时间:09-23
  • 迎接“全屋智能”时代

      【现象】 ??? 近几年,“全屋智能”的概念逐渐在家装领域流行开来。顾名思义,所谓全屋智能,是指整体的智能家居系统,集智能照明、安防、影音、家电控制等于一体的整体家居解决方案。“全屋智能”实现家居产...

    时间:09-20
  • 会员经济,当以诚信为先

      近年来,听歌、购物、旅游、点外卖……凡日常生活所能触及的领域,各类互联网平台纷纷推出了各式各样的会员制度,让用户目不暇接。为了享受更优惠的价格、更高品质的服务,办理付费会员正在成为一种消费常态...

    时间:09-20
  • 共和国的故事·飞天记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立项实施以来,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在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和质疑声中,我国先后突破掌握天地往返、...

    时间:09-19
  •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将于十月举行

      国新办18日举行发布会,介绍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有关情况及筹备工作。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刘烈宏宣布,由国家网信办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将于10月20日至22日在浙江乌镇召...

    时间:09-19
  • 长江水下藏着一个超大管廊,能通电百万伏

      横亘在长江两岸的苏通大桥,车量川流不息;宽阔的江面上,舟楫如梭。上游一公里处,江水下深藏着一个超大管廊,长5468.5米,盾构直径12.07米,能通百万伏电。   这个超大管廊名为苏通GIL管廊,连接苏州和南...

    时间:09-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