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以契约拯救互联网 愿望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2019-12-18 07:58:01

来源: 科技日报

  前段时间,“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公布了一项旨在拯救网络的全球计划——《互联网契约》。该计划呼吁政府和企业减少对互联网的滥用,使互联网免受政治操纵,确保它惠及人类。

  这样的愿望,听上去似乎很美好。但仅靠这样一份计划,或者仅靠政府和企业,就能拯救互联网吗?笔者认为,这项拯救互联网计划是互联网行业内部的一次自我救赎行动,虽然计划过于理想化,但依然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回归“服务人类”的发明初衷

  2019年是万维网的“而立之年”。30年前,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的英国人蒂姆·伯纳斯-李创建了改变现代历史的万维网。如今,它的发展已经超出了创始人的想象。但无论万维网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不该忘记,“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发明它的初衷——服务人类。

  在互联网深度融入个体日常生活的今天,它的双刃剑效应也日益显现。一方面它确实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无互联网时代”相比,我们的工作、生活甚至思维方式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现代人的生活已离不开网络。

  但另一方面,与万维网发明初衷背道而驰的乱象,也在不断发生。在笔者看来,这些乱象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在网络空间出现的虚假信息、网络暴力。虽然网络空间是一个虚拟空间,但网络中存在的虚假性、侮辱性、煽动性信息却可以伤害到现实生活中的个体。第二类是利用网络非法窃取或者未经同意而使用他人隐私数据,并通过这些数据获取利益。比如,最近谷歌公司被曝未经同意采集了全美2600家医院、5000万患者的医疗隐私数据。第三类是通过网络恶意引导、操控舆论,影响民众选择。

  如此看来,防止互联网变成“数字反乌托邦”,抑制网络空间乱象丛生,回归其发明初衷已刻不容缓。在这一背景下,蒂姆·伯纳斯-李希望以契约方式来扭转局面,即通过规定新的契约来完善互联网使用规则,重塑互联网世界的价值观。

  对政府、企业、个人提出要求

  目前,《互联网契约》已得到了包括微软、谷歌、脸书等科技公司以及互联网权益组织“电子阵线基金会”等150多个组织的支持,但也有亚马逊、推特等巨头暂未表明态度。

  《互联网契约》概述了拯救互联网的九项核心原则,针对政府、企业和个人各三项,笔者对具体原则概述如下。

  首先,针对政府的原则:政府要确保每个人都可以上网、确保所有网络都能实时访问、尊重并保护人们的基础在线隐私和数据权利,并尽一切努力确保个人的互联网使用权和个人数据管理权。

  其次,针对企业的原则:企业要开发出能够助长“人性善”并抵制“人性恶”的技术,要为用户访问互联网创造更加便捷的条件,并明确提出了要为残疾人士和小语种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互联网契约》还要求企业提供更为简化的隐私设置模块,便于人们访问自己的数据和管理隐私模块。另外,《互联网契约》还对企业自身的员工队伍建设、产品发布、科技创新等方面也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

  最后,针对个人的原则:用户应成为互联网的建设者和协作者,参与建设能够尊重公民话语权和尊严的强大网络社区。《互联网契约》要求个人主动参与网络建设,积极争取个体在网络空间中的话语权,推动互联网资源向所有人开放。

  从上述论述不难发现,无论是对政府、企业还是个人,《互联网契约》的核心就是要求各方共同努力,切实保障个人的互联网使用权,以此确保互联网“不作恶”,使之能始终惠及人类。

  完善网络建设人人有责

  毫无疑问,《互联网契约》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从实践角度来看,契约的理想色彩比较浓,执行起来存在一定难度。

  首先,《互联网契约》的约束力非常有限。《互联网契约》只是部分互联网使用者和建设组织的内部协议,对未加入者没有约束力,同时对加入者的违约行为也没有制定实际的制约措施。其次,《互联网契约》提出让每个人像保护环境那样来保护互联网,对于没有技术背景的个人用户来说,这种呼吁的可操作性非常有限。

  因此,笔者认为,拯救互联网计划是互联网行业内部的一次自我救赎行动,虽然计划中的部分内容过于理想化,但其提出的对于个体的互联网使用权和隐私管理权的保护,依然值得我们重视与思考。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应该共同思考并采取相关措施,修正当前网络空间中出现的谬误,推动互联网向善。

  “如果我们现在放弃建设更好的网络,那么网络不会失去我们,而是我们将失去网络。”这是蒂姆·伯纳斯-李在庆祝万维网诞生30周年贺信中的一句话。笔者认为,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网络,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建设好网络。(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左鹏飞)

?

  • 相关阅读
  • 工信部:力争明年底地级市5G全覆盖

      23日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提升治理能力,促进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5G网络建设,深化共建共享,力争2020年底实现全国所有地级市覆盖5G网络。   会议明确,明年要优化提升网络供...

    时间:12-24
  • 网络盲道,打开新“视”界

      除了推拿按摩,视力障碍人群还能做什么工作?答案越来越多样:盲文校对、教师甚至程序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视障人士可以通过读屏软件使用电脑和手机,进而了解更多知识、掌握更多技能、丰富娱乐...

    时间:12-24
  • 出入境证件电子信息识读认证软件发布上线

      国家移民管理局出入境证件电子信息识读认证软件日前正式发布上线。机构用户可自行在https://szrz.nia.gov.cn/download/下载认证软件,经授权后进行出入境证件电子信息识读和认证。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出入...

    时间:12-24
  • 飞腾国产处理器聚焦行业生态体系建设

      近日,天津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主题论坛,汇聚来自全国的2500余位院士专家、行业协会和软硬件厂商等,共同探讨加快推动国产处理器优化升级和生态体系建设。论坛上发布的《飞腾安全架构规范PS...

    时间:12-24
  • 混合动力从地面走向天空

      提起绿色出行,人们可能很少会联想到飞机。事实上,航空业对于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随着全球航班数量快速增长,航空业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命题。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混合动力汽车由于兼具燃油车与电动车的...

    时间:12-24
  • 在线视频平台应更好保障用户知情权

      付费超前点播所遇到的最大非议是“与宣传不符”,这直接影响了用户体验。视频平台有责任将会员可享受的各项权利告知用户,以更好保障用户知情权   付费超前点播反映了在内容制作、版权采购等成本居高不下的...

    时间:12-24
  • 机器人产业企稳回升

      机器人产业或将迎来拐点。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11月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16080台,同比增长4.3%,这是继2018年9月份工业机器人产量开始陷入负增长后,连续两个月回正。专家表示,受到汽车产...

    时间:12-24
  • 聚焦高端科技 展开“海洋攻势”

      青岛蓝谷立足建设国际海洋创新高地,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用生态思维优发展环境,初步形成了从海洋研发到成果孵化,再到技术交易的海洋科技创新生态圈,海洋产业优势不断凸显。   位于山东青岛市鳌山湾畔...

    时间:12-24
  • 让科学“跑赢”科学流言

      5G基站、中国高铁辐射大,对人体有害?电子烟无毒无害,还可帮助戒烟?饥饿能够“饿死”癌细胞?近视能够治愈……经常刷微博、看小视频或逛朋友圈的人,或多或少都与这些“科学”流言见过面。其或冠以“重大...

    时间:12-24
  • “太空摆渡车”助力航天新征程

      2019年12月16日,由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搭配远征一号,以“一箭双星”的形式将两颗北斗三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北斗三号工...

    时间:12-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