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将战略重心重新转向亚洲的一部分,美国继续在南海及东海问题上把握谨慎的平衡术,这预计也将成为到访北京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继续采用的策略。
据新华社报道,希拉里昨晚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访问。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和国务委员戴秉国将分别会见她。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将与她举行会谈。作为她为期10天的亚洲六国之行的一部分,这可能是她最后一次作为国务卿访问中国。
在昨天深夜与杨洁篪的会谈中,希拉里说,美方致力于同中国构建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这是美方在亚太地区“再平衡”的关键。
3日,在访华的前一站印度尼西亚,希拉里竟警告称,“有关方面”不要在处理有争议且资源丰富的南海争端时诉诸“胁迫、恐吓和威胁”,并敦促该地区国家共同合作制定南海行为准则。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则在昨天的例行记者会上指出,中方注意到美方多次表示在南海主权争议问题上不持立场,希望美方言行一致,多做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的事,而不是相反。“中国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有维护自身领土和海洋权益的权利。”洪磊说。
仍在发出强硬声音
3日,希拉里造访了东盟最大经济体印度尼西亚,并借助这一场合强化了美国在不断升级的地区领土争端问题上的强硬声音。希拉里称,美国把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视为“国家利益”。
希拉里重申了美国在南海问题上所谓“不持立场”的立场,但是“我们需要这个地区的所有国家一起,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解决争端,而不是通过胁迫、恐吓、威胁的方式,当然更不能使用武力。”希拉里当天在会见印尼外长马蒂后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鼓励东盟和中国在最后敲定一项全面行为准则上取得实质进展,以确定道路规则,以及和平解决分歧的明确程序。”
今年7月于柬埔寨举行的东盟外长会上,由于在南海问题上较深的歧见,东盟未能达成联合声明。但随后在东盟达成南海问题共同立场的六点原则上,印尼起到了关键作用。希拉里3日称,美国受到这一成果的“鼓舞”,但是要求原则得到落实,特别是实施南海行为准则。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南海行为准则是对此的推进和落实,但磋商工作迟迟无法取得进展。
希拉里表示,美国希望看到中国与东盟能在11月东亚峰会前就南海问题取得“实质进展”。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将参加11月的峰会。中方此前曾表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讨论南海行为准则。针对希拉里的这一说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中国同东盟国家按照《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原则和精神,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朝着制定“南海行为准则”而努力。中方希望其他国家尊重、支持中国和东盟国家为此所做的努力,多做增进互信、有利稳定的事。
印尼外长马蒂表示同意希拉里对南海行为准则的重要性以及有必要尽快拟定行为准则所持的看法。马蒂在与希拉里会晤后说,“假如没有一个行动准则,没有一种外交途径,那么这个地区一定会出现更多事端。”马蒂一直穿梭于东盟成员国之间,试图让各成员国找到共同立场,结成统一战线。
美国外交官员称,希拉里誓言将把减缓地区紧张态势的强烈信号带往北京。在昨天离开印尼前往中国前,希拉里还会见了印尼总统苏西洛和东盟秘书长素林。会后她再度强调,东盟国家在处理南海领土争端问题上必须形成统一战线,以“切实地冷却局势”。
不过素林稍早时对媒体表示,各方太关注南海问题,可能有负面作用。他说:“我们希望一个有利的环境,确保我们尽早达成南海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