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做法更接近于打桥牌中的“叫牌”,而欧美的反应也如出一辙,双方叫出的牌局未必就是真实牌点和意图,却无不在试探对方实力、底线,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双方都知道,真的陷入冷战甚至“热战”,对于两个拥有大规模核武库的国家和国家集团而言,将付出怎样的代价,“政治解决”或“政治对峙”是唯一的出路,但在此之前,必须不惜“身段”抢占有利身位。
1853年,为抑制沙俄向西、向南扩张的野心,英国、法国这两个当时矛盾重重、龃龉不断的世界第一、第二强国站到沙俄对立面——奥斯曼土耳其一边,对俄国开始了为期3年的血腥战争,史称“克里木战争”,战争中和沙俄敌对的一方被称作“克里木联盟”,而战争的主战场,则正是此次俄乌争端的发生地——克里米亚半岛。
自乌克兰政治危机发生戏剧性转折,亚努科维奇逃亡俄罗斯,反亚努科维奇阵营几经周折,组成以图尔奇诺夫为临时总统、亚采纽克为临时总理的亲西方临时政府,乌克兰东南部以俄罗斯族为多数民族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便开始躁动,2月底,身份不明的武装分子在克里米亚境内相继控制多处要点,并在重要政府建筑升起俄罗斯国籍,选举产生了亲俄的谢尔盖.阿西奥诺夫政府,宣称不接受基辅“非法政府”的指令,并将在3月30日举行有关克里米亚前途的公决。3月1-2日形势更加紧张,乌克兰方面不断发出“俄军业已入侵”的警告,乌克兰驻联合国大使一度表示“俄罗斯每小时都在向克里米亚增兵”,新任俄国防部长伊戈尔.特纽科赫甚至直接给出“俄罗斯在乌克兰增派了6000兵力和30辆装甲车”的具体数量,指责俄方试图重演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的一幕。
而俄罗斯官方的表现似乎正证实这种警告并非向隅虚构:俄总统和国防于2月26日组织“西部地区紧急军事演习”,西部俄军自当天莫斯科时间14时起至3月3日止进入戒备状态;3月2日,普京突然要求俄罗斯议会授权其在乌克兰境内用兵,而俄上院随后通过了这一授权,其理由是“在特殊情况下采取行动,确保在乌俄罗斯公民的生命安全”,和“确保在乌俄罗斯公民不受乌克兰新政府所纵容的极端民族主义犯罪行为的威胁,确保其生命财产安全”,许多人记忆犹新的是,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时,俄方也曾发出类似的声调。
对此,西方最初给人的感觉是措手不及,但很快便接连发出警告。迄今最严厉、最直接的警告,是当地时间3月2日由美国国务卿克里所发出,在接受CBS采访时克里表示,普京“对另一个国家的侵略”是“令人震惊和任性的选择”,他指责俄罗斯“以完全捏造的借口”侵略另一个国家,是“在21世纪以19世纪方式行事”。克里称已与10个相关国家外长通话,它们将在“最大限度上”经济鼓励并准备制裁俄罗斯,包括抵制6月索契G8峰会,及对俄采取禁发入境签证、冻结资产和经贸制裁等措施。克里称“并非试图发动冷战,但如果俄罗斯希望成为G8国家,就必须按照G8国家方式行事”。
措辞之强硬,大有“克里木联盟”重现江湖之意。但真的如此么?
首先必须看到,俄罗斯强硬姿态的背后,并非没有玄机。
曾含糊承认“俄的确在克里米亚出兵”的俄罗斯官方,最终给出了“尚未出兵”的官方口径,普京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和俄副外长格里高利.卡拉西内都表示,授权不代表一定会派兵,“一切以局势发展而定”,而目前“干预尚未进行”,至于克里米亚街头的那些武装分子,俄方则“闷声大发财”,拒绝证实或否认他们和俄官方、军方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