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俄罗斯叶卡捷琳堡7月11日电 记者手记|在中俄博览会感受合作的温度
新华社记者包诺敏 刘恺
第九届中俄博览会7日至10日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市举行。这座被乌拉尔河环绕的城市,再次成为中俄商贸对话的“会客厅”。
叶卡捷琳堡是乌拉尔联邦区中心城市和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首府。据乌拉尔海关数据,今年前4个月,该地区对外贸易中,与中国的贸易额占比每月均超过31%。
俄罗斯驻华商务代表阿列克谢·达赫诺夫斯基在中俄博览会开幕式上说,近年来,俄中两国地区间联系愈加紧密。期待已签署的合作协议落到实处,持续推动俄中经贸合作及技术交流取得实质性进展。
斯拉瓦和叶甫盖尼是当地大学生。展会期间,他们与记者在中国馆门口相遇,“听说有中国馆和中国展品,肯定有新鲜玩意儿,所以一下课就赶过来看看。”
博览会上,记者看到一位俄罗斯参展商在山东主题展区前比划着:“这个!我要买!”他用左手比划出“三”,右手拿着三排光伏板,“请一定不要给别人”。
中俄合作的温度,不仅体现在具体的数字里,也体现在一些鲜活的瞬间里。
逛完展会与记者再次相遇,斯拉瓦兴奋地举着领到的中国玩具和零食小样;展会结束时,那位拿到光伏板的参展商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或许,“合作机遇”就是无数个“想来看看”的好奇心,是“想要买这个”的迫切感,也是“我们合作吧”的默契。
在叶卡捷琳堡市中心精品商场顶楼的小吃城里,有一家俄罗斯人经营的麻辣烫店。中国参展商纷纷来到这里寻找异乡的中国味道,许多俄罗斯美食爱好者也钟情于这家店。
一位从大连来的精工配件展商在等餐时告诉记者,展会超乎预期,中国电子设备、汽车零部件颇受欢迎。
另一位来自黑河自贸区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他已收到俄方邀请,将参加今年8月举办的俄罗斯-中国互利合作“萌芽”论坛。目前,这一活动的筹备工作正在进行中。
近年来,俄罗斯多座城市积极拓展对华合作渠道,并通过对话机制、展会平台以及国际论坛等把对华合作一一落实。
雨后初霁,7月的叶卡捷琳堡仍然凉爽,夕阳把这座城市的轮廓染成金色。此刻,这个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既连接着两个俄罗斯年轻人的期待,还连接着一位参展商对新技术的渴望,更连接着中俄合作的紧密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