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萍认为,首先应当由父母担当起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责任,其次是学校、老师以及社会。
而对孩子的性教育,要从0岁开始,每个年龄阶段都不一样。直到高中、到大学又要有相应的性教育。
“首先要接触性别教育,他一出生就看父母,爸爸是男人是这样的,妈妈是女人是那样的。父母穿衣服的方式,说话的方式,讲故事的方式都不一样,这是一个性别认知。2岁半到3岁的时候一个儿童开始确认自己并理解性别,我是男的还是女的?确认性别之后,如果是男的就会去找成长的榜样,会去找爸爸。2岁半之前都认同妈妈,因为妈妈带的多一些,到了2岁半以后男孩就去认同爸爸,模仿爸爸,这样成长出来的男孩女孩才是清晰的。”
还比如,孩子6至7岁就需要学会认识自己的身体,如何保护自己:身体有哪些隐私部位是不能让别人看,也不能看别人的?我从哪里来,生命从哪里来的?
8岁时,就要开始预防性伤害,保护自己。10岁时就要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由于现在孩子早熟,这一过程可能提前到9岁,教会孩子准备好迎接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到12岁时,要教孩子怎么学习与异性相处,到了13岁时,要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以及如何对传媒中的性信息进行分辨。
胡萍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妈妈为了给15岁的儿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把孩子带到妇产科脱了裤子给孩子看。
“这是严重错误的。在孩子4岁前,是对成人身体感兴趣的时段,观察别人身体的同时观察自己身体。这是了解自己的身体,自我认知的初级阶段,如果孩子好奇,父母可以满足孩子的要求。但4岁以后,尤其15岁这么大了是绝对不行的。女性的器官在15岁的孩子看起来是非常丑陋的。并且,15岁的孩子已经开始有性幻想、性梦等等。如果以前没看过,现在再看的话,可能会让妈妈成为他的性幻想对象。”
胡萍强调,“性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不是什么时候给孩子什么教育,而是要看每个阶段孩子的需求是什么,才能教育什么。”这也是她一直在大力呼吁的事情。
马晓年也认为,当下应该为性教育解套,不要有那么多限制,对于必要的图书、音像制品应该向国外学习分级制度管理,科学地对待性知识和性教育。(为保护受访者隐私,廖樱、王举、陆小西、蓝虹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