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监管被指“悬空”
地方财政官员称国资监管办法几成一纸空文
“类似的县级企业性质的国有资产监管因管理机制原因,已基本陷入‘悬空式’监管,资产流失极为严重。”在范县财政局,主抓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副局长孙道光称,县级国资管理部门被取消后,国有资产管理并入财政部门,但财政部门仅能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监管,对企业性质的国有资产监管主体缺失,陷入一种“悬空式”监管模式,个别企业任意处置资产,且未按程序进行评估、报批、备案等,从而使国有资产贬值,个人从中牟利。
范县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一工作人员称,10年前,县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迁入新城区时,曾明文规定老城区国有资产租赁期不得超过5年,超过者一律向国资管理部门备案,但执行者寥寥无几。多数企业国有资产闲置后,由原单位自行处理,或长期租赁,或变相卖掉的租赁,因无国有资产专业管理机构,无法及时查处和纠正。2007年9月1日起,《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开始施行。今年上半年,范县纪委、财政、审计、土地等部门曾决定联合盘点县城老城区的国有资产,目前正在摸底调查阶段。
“说白了,企业国有资产有制度,但无人遵守,个别企业法人或主要部门领导甚至连国有资产监管条款都不知道,国资监管办法简直成了一纸空文。”孙道光称。(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