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酒店打工,仍说不清店名
新建村距重庆市有300多公里,山区交通不便,摩托车是当地村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当地许多妇女也都会驾驶摩托车。记者走访了几位村民,大家都不太相信李春凤是骑摩托回家的。
李春凤的叔叔罗家坤说,这怎么可能呢?“她就是在娘家弟弟那里学了几天驾驶摩托车,就有这么大的本事从浙江开到重庆老家,全长2000多公里,6天6夜就吃几包方便面?”一名中年农妇说自己开摩托车有8年多了,也没走过远路,李春凤才开了几天摩托就敢跑几千公里?
李春凤解释说,自己从小就会骑自行车,弟弟家里有一辆摩托车,只是大概指点了一下,自己就能骑着走。不过,并不强壮的李春凤与这辆太子125摩托车形成很大的反差:从家里的柴草棚里,李春凤一个人很难将这辆摩托车推出来,在路上行驶时从操作上看并不是很熟练。
李春凤是否开着摩托车返乡?因为缺乏直接证据很难下结论,即使按照冯校长所说的2010年12月15日到家,按此向前推算6天,也就是12月9日李春凤从温州出发。这个时间段距春运还有一个多月,称不上是买不到车票返乡。
李春凤回家后不久,再次返回温州龙港打工,仍然是原来那家酒店,只干了十几天活,老板还付了900元工资。之后,李春凤又一次回到了家乡。
而这次返乡李春凤记得非常清楚。从龙港到温州汽车票35元,下车“打的”到火车站11元,从温州到金华42元,再从金华到黔江182元。在采访中,记者能感受到李春凤的思维是清楚的,而再次问她打工酒店的名称和老板的名字,她却说记不起来。
承受煎熬,李春凤们的命运
看得出来,李春凤的确很爱儿子,这种爱在她看儿子的目光里表露无遗。只是这次骑车千里回家,李春凤没给孩子买任何礼物,只把最后一个棒棒糖留给了儿子。李春凤说,孩子两岁前从来不叫她妈妈,每年在外打工,回家最多不超过10天,除去坐月子外,这几年真正与儿子在一起的时间加在一起也不过两个多月,6岁的儿子实际上是奶奶带大的。比起母亲,孩子更爱奶奶。家里有好吃的,儿子首先想到的是奶奶,这一点让李春凤很是心酸。而学校老师也证实,李春凤见到儿子时,心情很难过,但儿子的表情比较麻木。
这也是蓝天留守儿童学校存在的原因,该校目前有四个年级,附近几个村的打工者把他们100多个孩子都托付给了这座去年刚建立的学校。这几天学校也放假了,大多数孩子的父母都回来了,几个家长今年不回家的孩子,也被爷爷奶奶领回家了。
为了生活常年离家四处奔波,时刻承受着生存压力和亲情熬煎,这是李春凤们的命运!人们期待有一天,这一切将会不再上演!(华商网)